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魏晉十六國河西塢壁組織初探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魏晉十六國時期,塢壁廣泛分布于河西各地,在發(fā)展過程中,其職能逐漸發(fā)生變化,由單純的戰(zhàn)時防御性建筑演變?yōu)閯觼y中組織人民生產(chǎn)勞動的一種特有機構(gòu)。并在民族融合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影響了河西大族經(jīng)濟和門閥政治。直到北魏滅北涼,塢壁組織開始衰落。
- 詳細介紹:
- 本文著力于理清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地區(qū)人民生活場所及方式,得出塢壁是這一時期人民主要的居住類型,以及塢壁的性質(zhì)和它的演化。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1. 目的:在大量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塢壁組織的認識,力求理清魏晉十六國河西塢壁的基本脈絡。 2. 基本思路:首先回顧當期學術(shù)界對塢壁的研究現(xiàn)狀和成果,在此基礎上提出河西塢壁組織的存在和研究價值。然后依據(jù)史料及考古材料總結(jié)出河西塢壁在十六國時期出現(xiàn)的原因和類型。最后得出塢壁的性質(zhì)、塢壁和河西豪族的關系、塢壁對河西周邊地區(qū)的影響以及塢壁是十六國時期河西民族融合的重要場所的結(jié)論。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作品是在大量傳世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的基礎上,參考當前學術(shù)界對塢壁研究成果完成的,具備創(chuàng)作的科學性;縱觀當前學術(shù)界雖對塢壁研究成果較多,但單就十六國時期河西塢壁組織研究則相對較少,因此此篇作品具有先進性;本篇作品在閱讀大量史料的同時,還參考了近年河西地區(qū)出土的大量墓壁畫及磚畫像,翔實的史料資料和真實的考古材料同時運用,使作品有一定的獨特之處。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有關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歷史研究的成果較多,但專就以魏晉十六國時期河西塢壁組織的研究尚不多見。作品通過對十六國時期河西塢壁的考述,揭示其內(nèi)部的面貌機制及特征,以及其中所反映的社會生活現(xiàn)實,這對于我們深入認識該時期河西歷史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價值。同時,作品的研究還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揭示該時期通過塢壁這種特有的形式反映的河西社會生活狀況,這對認識河西地區(qū)民俗及生產(chǎn)生活的發(fā)展史具有重要作用。
作品摘要
- 魏晉十六國時期,塢壁廣泛分布于河西各地,在發(fā)展過程中,其職能逐漸發(fā)生變化,由單純的戰(zhàn)時防御性建筑演變?yōu)閯觼y中組織人民生產(chǎn)勞動的一種特有機構(gòu)。并在民族融合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同時影響了河西大族經(jīng)濟和門閥政治。直到北魏滅北涼,塢壁組織開始衰落。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jié)果
- 無
參考文獻
- 古籍文獻:范曄《后漢書》,中華書局1965年版、陳壽《三國志》,中華書局1959年版、房玄齡等《晉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沈約《宋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魏收《魏書》,中華書局1974年版、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湯球《十六國春秋輯補》,中華書局1985年版。今人著述:王仲犖《魏晉南北朝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萬繩楠《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黃山書社1987年版、郝春文主編《英藏敦煌社會歷史文獻釋錄》等。
調(diào)查方式
- 書報刊物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長期以來,學術(shù)界對塢壁組織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成果豐碩。其中代表性的成果有:夏毅輝《漢末魏晉南北朝塢壁考論》(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年版)、[韓] 具圣姬《兩漢魏晉南北朝的塢壁》(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等專著。論文有韓昇《魏晉隋唐的塢壁和村》(《廈門大學學報》1997年第2期)、陳琳國《十六國時期的塢堡壁壘經(jīng)濟與漢人大姓豪族經(jīng)濟》(《晉陽學刊》2007年第3期)、田梅英《魏晉南北朝時期塢壁的類型及內(nèi)部機制》(《山東師大學報》1998年第6期)、任懷國《論魏晉南北朝北方塢壁地主經(jīng)濟》(《煙臺師范學院學報》1997年第2期)、劉再聰《村的起源及“村”概念的泛化——立足于唐以前的考察》(《史學月刊》2006年第12期)等。而單就河西地區(qū)十六國時期塢壁組織的研究成果考古報告、考古文獻有甘肅省文物隊等編《嘉峪關壁畫墓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甘肅文物考古研究所編《酒泉十六國墓壁畫》(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圖文書》(壹)(文物出版社1994年)、勞幹《居延漢簡考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1年版)、陳夢家《漢簡綴述》(中華書局1980年版)、王素、李方《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版)、戴春陽、張瓏編《敦煌祁家灣西晉十六國墓葬發(fā)掘報告》(文物出版社1994年版)。專著有齊陳俊《河西史研究》(甘肅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趙向前《五涼史探》(甘肅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田澍主編《西北開發(fā)史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高榮《先秦漢魏河西史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賈小軍《魏晉十六國河西史稿》(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等。此外,陳垣《跋西涼戶籍殘卷》(《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楊際平《敦煌吐魯番出土經(jīng)濟文書雜考》(《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87年第1期)、張掖地區(qū)文物管理辦公室、高臺縣博物館《甘肅高臺駱駝城畫像磚墓調(diào)查》(《文物》1997年第12期)、郭永利《河西魏晉十六國墓壁畫研究》(蘭州大學2008年研究生學位論文)等論文也對相關問題進行了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