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消費者公益訴訟研究
- 小類:
- 法律
- 簡介:
- 消費者公共利益屢遭侵犯,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卻沒有公益訴訟存在的空間,但消費者公益訴訟有其存在的必要。 本文對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基本理論進行了梳理,對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法理依據(jù)特別是其存在的價值進行了詳細的闡釋。分析了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可能遇到的問題。最終給出了在我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方案。
- 詳細介紹:
- 消費者保護并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消費者權(quán)益受到侵害,我們可以與經(jīng)營者協(xié)商、和解,可以向消費者協(xié)會投訴,也可以請求行政機關加以處理。但是當協(xié)商不歡而散、調(diào)解難見分曉、申訴久拖不決的時候,訴訟就成了我們的必然選擇。司法作為最終的權(quán)利救濟方式,理應為消費者保駕護航,并且這種保障必須是可以實現(xiàn),可以接近的。可是就我們現(xiàn)在關于消費者保護的法律而言,還遠遠沒有達到這一要求: 第一,就目前來看,消費者訴訟作為一種私的救濟存有許多弊端。一方面,設置了許多空的權(quán)利(比如 :知情權(quán),監(jiān)督權(quán)),并沒有相應的緊隨其后的有效救濟渠道,正所謂“無救濟即無權(quán)利”;另一方面,法律并沒有針對消費者的特點而設置。消費者消費具有小額多數(shù)的特點,消費者識別商品能力差,與企業(yè)間明顯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相對于企業(yè)來說處于弱勢地位,所有這些都要求對消費者救濟途徑進行特殊的設置,而非遵循傳統(tǒng)的訴訟模式。 第二,對有些群體性糾紛案件來說,消費者訴訟救濟的不應僅僅是私益。我們可以想象,即使消費者可以毫無阻力地到達了法庭,主張了權(quán)利并獲得了救濟,但它仍舊是一種私的救濟,保護的仍僅僅是自己的權(quán)益,其他的因經(jīng)營者同樣的行為而權(quán)益受到侵害的消費者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救濟,他們的權(quán)益并沒有因此而得到保護——如要獲得“正義”,自己必須親自到法庭走一遭。如此,勢必造成法院訴訟遲延,案件久拖不決,正義難以實現(xiàn)的局面。 其實,以上問題的發(fā)生都來源于我們對某些消費者訴訟公益性特點的忽視,對于侵害消費者公益的案件,把公益拆分成一個個私益來加以解決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不可能的。對于這一類案件,進行消費者訴訟真正要解決的是消費者公益受到的侵害,是對消費者公益進行的救濟。這就需要賦予特定的機關、組織或個人,針對特定侵害消費者權(quán)益的行為,以維護消費者公益為目的進行訴訟的權(quán)利,這正是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初衷,也是這篇論文所要討論的主要問題。本文就試圖給出一個自己的建構(gòu)方案。論文主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基本理論,包括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概念、特征、與我國現(xiàn)存訴訟制度的比較及其法理依據(jù)。第二部分對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在建構(gòu)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第三部分是論文的重心所在,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程序建構(gòu),具體包含了原告的選擇,訴訟費用的承擔,舉證責任的設置,激勵機制的設置,案例參考,判決效力。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為我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建構(gòu)提供可行性建議。 基本思路:首先,對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基本理論進行梳理,對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法理依據(jù)特別是其存在的價值進行詳細的闡釋。然后,分析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及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可能遇到的問題。最后在前面論述的基礎上給出出自己的建構(gòu)方案。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我國學者單純針對公益訴訟的研究較多,具體針對消費者公益進行的探討相對較少。本文并不單純討論消費者公益訴訟的理論問題,而是針對當下我國消費者問題的嚴重性,重點探討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建構(gòu)方案,保護消費者權(quán)益。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消費者公益訴訟如若建立,能夠很好的解決當下侵害消費者權(quán)益的問題,使司法能夠為普通消費者所接近;對傳統(tǒng)訴訟救濟模式加以突破,有利于拓寬消費者司法救濟渠道,符合世界保護消費者權(quán)利的潮流;能加快我國保護消費者權(quán)利的步伐,解決消費者權(quán)益受到侵害急需得到救濟與無現(xiàn)實可行的救濟模式的矛盾。此外,《消費者權(quán)益保護法》即將修改,在此時對消費者公益訴訟進行研究,或許能給予有價值的立法建議。
作品摘要
- 現(xiàn)如今,消費者公共利益屢遭侵犯,而在我國的法律體系中卻沒有公益訴訟存在的空間,消費者只能通過私益訴訟獲得救濟,這樣就使得一方面,涉及消費者公益的大眾侵權(quán)案件無法及時有效地獲得救濟;另一方面無法事先防止侵害消費者公共利益的行為發(fā)生。但是隨著社會的商品化發(fā)展,侵害消費者公共利益的行為必定增多,而現(xiàn)行的訴訟制度又難以發(fā)揮實效。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我國公民權(quán)利意識正逐步覺醒,消費者團體的力量也在逐步壯大,保護自己權(quán)益的呼聲日益高漲,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成為可能,本文就試圖給出一個自己的建構(gòu)方案。論文主體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基本理論,包括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概念、特征、與我國現(xiàn)存訴訟制度的比較及其法理依據(jù)。第二部分對在中國建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必要性、可行性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在建構(gòu)中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闡述。第三部分是論文的重心所在,在上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中國消費者公益訴訟的程序建構(gòu),具體包含了原告的選擇,訴訟費用的承擔,舉證責任的設置,激勵機制的設置,案例參考,判決效力。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jié)果
- 無
參考文獻
- [1]朱琳.《消費者公益訴訟的可行性研究》.科教文匯,2007年2月,中旬刊 [2]張明華.《消費者公益訴訟若干問題研究》.杭州商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3]趙欣.《民事公益訴訟制度設計與實務探析》.河北法學.2009年12月.第27卷第12期 [4]吳小隆.《公益訴訟比較研究》.來源:中國論文下載中心 [5]顏運秋,馬永雙.《消費者公益訴訟的法理與規(guī)則分析》.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第30卷
調(diào)查方式
- 無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嚴重,與之相關的消費糾紛也日益增多,但真正能通過訴訟程序得到圓滿解決的卻很少。大多情況下是通過媒體的曝光,行政的干預等非法律途徑加以解決。但是我們必須要清楚能通過這些途徑加以解決的糾紛畢竟是少之又少,只有事件影響足夠大的情況下,才會得到媒體甚至是上級部門的關注。我們不得不反思這種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深層愿意。“自己是自身利益的最佳保護者?!蹦懿荒苡兴黄颇??能不能賦予特定的國家機關、團體或個人為公共利益上訴的權(quán)利呢?? 傳統(tǒng)救濟方式的不完備、不健全、不經(jīng)濟,使得消費者不敢、不想、不能通過司法方式去加以解決。作為實現(xiàn)社會公正最后一道屏障的司法,在保護消費者方面的無奈,不能不讓人們?yōu)橹械奖?。所以,修改和完善現(xiàn)今救濟方式,擺脫現(xiàn)今的窘困境地,更好的保障消費者權(quán)益就顯得尤為重要。在這一方面公益訴訟給了我們出路。消費者公益訴訟就是要為消費者搭建一條切實可行的、不僅能事后保護,而且能事前預防的公平正義之路。 在國外公益訴訟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了相對成熟的操作模式,具體到消費者公益訴訟美國采取團體訴訟模式,德國采取團體訴訟模式,日本采取選定當事人訴訟模式。 在我國,公益訴訟無法律適用的空間。近幾年,公益訴訟也成了中國法學界耳熟能詳?shù)脑~匯。關于民事公益訴訟的論文,專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民事公益訴訟已然成為我國訴訟法學界重點研究領域。有的學者認為要在民事公益訴訟中凸顯檢察機關的主體地位;有些學者則認為應當賦予社會團體,公民個人提起民事公益訴訟的原告資格;有的學者主張對于民事公益案件或含有公益因素的事項,采取法院職權(quán)探知主義,這樣既符合現(xiàn)代法治的原則,又能夠維護公共利益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民事訴訟目的;也有的學者提出在我國建立有限民事公益訴訟制度……盡管研究的學者很多,但是和國外的相關研究相比,目前的研究基本上還處于一種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狀態(tài),特別是單從消費者方面進行公益訴訟的研究的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