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假新聞危害程度調查--新聞“新民油田”對遼沈地區(qū)的影響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網絡上假新聞層出不窮,研究近幾年產生轟動影響的假新聞,通過假新聞——“新民油田”分析其對新民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工業(yè),居民生活及相關大學相關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產生的影響。作品從新聞真實性談政府對新聞監(jiān)管對策及重要性。
- 詳細介紹:
- 中國進入高科技發(fā)展的階段,網絡也逐漸豐富多彩,而對網絡新聞文化的監(jiān)管也成為重中之重。假新聞在近些年愈演愈烈,究其產生的方式,無非就是兩種,一種就是將數年前的陳貨,略施粉黛,化腐朽為神奇,或者就是張冠李戴,抓住一點由頭捕風捉影亂發(fā)揮,轉眼就成了一篇新鮮出爐的新聞,引起轟動。當然,在引起轟動的同時,也引起我們對媒體責任的深思。如今,媒體市場競爭激烈,有些媒體過分追逐社會熱點以吸引讀者眼球,一旦熱點不足,竟不惜弄虛作假。這種蓄意炒作的方式,不僅違背了媒體的基本職業(yè)操守,也給自身的公信力造成了損害。豈不知,媒體的公信力就是媒體的生命線!媒體應增加自身公信力意識的同時,政府也應通過立法和技術措施加大其監(jiān)管的力度,以保證新聞活動走上符合新聞傳播規(guī)律的規(guī)范化的軌道。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假新聞治理與源頭監(jiān)管 思路: 假新聞的社會危害程度 假新聞危害程度調查 假新聞源頭治理 政府的主導作用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 能夠避免假新聞的長期社會危害并且有效地治理當前假新聞的社會危害 先進性: 提出網絡時代的新聞監(jiān)管根本辦法 獨特之處: 立足于遼沈地區(qū)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從根本上杜絕假新聞的泛濫,政府強化媒體內部的把關機制,履行嚴格的審查程序,防止原創(chuàng)假新聞,政府建立網絡甄別、求證、核實、去偽程序,防止二次傳播、再次傳播假新聞,政府樹立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作品摘要
- 中國進入高科技發(fā)展的階段,網絡也豐富多彩,而對網絡新聞文化的監(jiān)管也成為重中之重。網絡上假新聞層出不窮,研究近幾年產生轟動影響的假新聞,通過假新聞——“新民油田”分析其對新民周邊地區(qū)農業(yè),經濟,工業(yè),居民生活及相關大學相關專業(yè)學生就業(yè)產生的影響。社會輿論在和諧社會構建過程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如果社會輿論從總體上說與和諧社會構建的要求相吻合,則能形成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并推動和促進社會和諧;反之,則會形成不良的社會輿論氛圍從而阻礙或延緩和諧社會構建的進程。作品從新聞真實性談政府對新聞監(jiān)管對策及重要性。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湯天明《再談假新聞的成因》,《新聞知識》2003年Z1期 2.劉保全《新聞失實的原因與防止措施》,新疆《當代傳播》2003年第二期 《2002十大假新聞》,上?!缎侣動浾摺?003年第一期 3.陳力丹《假新聞何以泛濫成災》,新傳播資訊網2002年2月4日發(fā)布 《“無特定指向”虛假新聞的法律規(guī)制》,原載《新聞愛好者》 4.馬飛孝《“讀者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從桂運波訴<知音>雜志說起”》,原載《新聞愛好者》 5.陳力丹《深化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研究》,新疆《當代傳播》2003年第2期
調查方式
- 采用調查問卷,搜集相關圖片、文件、書報刊物以及統(tǒng)計報表。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1.湯天明《再談假新聞的成因》,《新聞知識》2003年Z1期 2.劉保全《新聞失實的原因與防止措施》,新疆《當代傳播》2003年第二期 《2002十大假新聞》,上?!缎侣動浾摺?003年第一期 3.陳力丹《假新聞何以泛濫成災》,新傳播資訊網2002年2月4日發(fā)布 《“無特定指向”虛假新聞的法律規(guī)制》,原載《新聞愛好者》 4.馬飛孝《“讀者的“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從桂運波訴<知音>雜志說起”》,原載《新聞愛好者》 5.陳力丹《深化新聞學和傳播學的研究》,新疆《當代傳播》2003年第2期 以上文獻廣泛研究的重點在于假新聞的泛濫成災現象及其成因,缺乏更深度的分析,此次研究報告對假新聞分析是一個質的飛躍,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層次地分析了對社會經濟和諧發(fā)展產生的負面影響,提出政府監(jiān)管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