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2010年上海世博會經(jīng)濟影響力的定量評估
- 小類:
- 數(shù)理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本文從產業(yè)、地理、旅游、國際貿易四大因素入手,選取最近三屆世博會(2000年德國漢諾威、2005年日本愛知、2010年中國上海),采用層次分析法與灰色綜合評價法,對上海世博會經(jīng)濟影響力作了定量評估,得出中國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的經(jīng)濟影響力達到良好水平,相對于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日本愛知世博會在經(jīng)濟方面對全球影響力更大。本課題意義還體現(xiàn)在它對我國以后在申報舉辦世博會城市的選擇具有較強的借鑒與參考價值。
- 詳細介紹:
- 一、項目概況及其背景 2010年上海世博會是首次在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從1851年倫敦的“萬國工業(yè)博覽會”開始,世博會正日益成為各國人民交流歷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體現(xiàn)合作精神、展望未來發(fā)展等的重要舞臺,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給上海乃至整個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力,特別是經(jīng)濟方面的影響,撰寫本文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分析,得到影響力的定量評估,讓人們了解到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力與往年幾屆世博會的影響力的差異。 二、項目模型的建立: 為了讓人們了解到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力與往年幾屆世博會的影響力的差異。通過一系列的綜合分析后,總結出了影響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系統(tǒng)的四個主要大因素:產業(yè)因素,即基礎設施投入、基礎設施投入率、創(chuàng)造的就業(yè)機會、參觀人數(shù);地理因素,即參展國家或國際組織數(shù)量、舉辦國GDP占全球比重、舉辦國世界競爭力;旅游因素,即旅游收入增長、旅游收入增長率、全球旅游人數(shù)增長、全球旅游人數(shù)增長率;國際貿易因素,即全球GDP增長、全球GDP增長率、全球貿易總額增長、全球貿易總額增長率等。 三、項目模型的求解及分析 首先應用層次分析法,對最近三屆世博會(分別2000年德國漢諾威、2005年日本愛知、2010年中國上海)進行橫向比較,然后用灰色綜合評價法:通過建立層次結構分析模型,構造成對比較矩陣和判斷矩陣,來確定世博會經(jīng)濟影響力評估指標的權重,進行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劃分評價等級,按評估因素建立評價矩陣,建立三角白化權函數(shù),再根據(jù)計算得出灰色評價系數(shù)、評價向量及評價矩陣,然后計算出綜合評價值來對近三屆世博會的影響力進行排序,這也縱向評估了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等級。 四、項目的定論 綜合分析得出中國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達到良好水平,相比于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日本愛知世博會在經(jīng)濟方面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更大。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撰寫本文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分析,得到影響力的定量評估,讓人們了解到上海世博會的影響力與往年幾屆世博會的影響力的差異。 基本思路:本文從產業(yè)因素、地理因素、旅游因素、國際貿易因素四大方面,采用了層次分析法與灰色綜合評價法相結合,其中選取最近三屆的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方面影響力評估先用層次分析法,再用灰色評估法等方法進行剖析,最終得出結論。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數(shù)據(jù)來源于權威數(shù)據(jù)網(wǎng),采用的分析方法已是公認的理想方法,對不同因素采用權重比。 先進性及獨特之處:將層次分析法與灰色評估相結合模型運用到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的影響力評估中不僅簡單而且能達到比較準確的預測效果。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該模型能較充分地利用每一個評估指標的信息,再借助綜合評估值既能夠描述評估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的等級,又能夠進行橫向比較。該方法使得所建立的模型不僅承傳了模型簡單的優(yōu)點,而且能比其更準確地預測出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有良好的影響勢頭。具有廣泛的實用性和良好的可操作性,對實際工作具有很高參考價值。
學術論文摘要
- 本文從產業(yè)因素、地理因素、旅游因素、國際貿易因素四大方面,并選取最近三屆的世博會(分別2000年德國漢諾威、2005年日本愛知、2010年中國上海),采用了層次分析法與灰色綜合評價法等方法,對全球經(jīng)濟方面影響力作了定量評估,最后,根據(jù)分析得出中國上海世博會對全球經(jīng)濟影響力達良好水平,相對于德國漢諾威世博會、日本愛知世博會在經(jīng)濟方面對全球影響力更大。
獲獎情況
- 2010年“高教杯”全國大學生數(shù)學建模競賽榮獲全國二等獎
鑒定結果
- 該作品從建立數(shù)學模型,采用層次分析法與灰色綜合評價法等對上海世博會的經(jīng)濟影響力作了定量評估。預測結果合理,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和研究價值。論文選題恰當,研究方法科學合理,層次分明,論證較充分,結論合理。
參考文獻
- [1] 劉長明,劉海萍,唐蒙.應用德菲爾方法的實踐與改進[J].科學與管理,第14卷第3期:53-54,1994。 [2] 鄧聚龍.灰色系統(tǒng)基本方法[M].武漢: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87。 [3] 邵立周,唐紅,白春杰.基于灰白化權函數(shù)的裝備維修科研績效評估[J].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第15卷第6期:55-59,2003。 [4] 姜啟源,謝金星,葉俊.數(shù)學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教出版社,2003。 [5] 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00。 [6] 趙東方.數(shù)學模型與計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7] 白雪梅,趙松山.多種綜合評價方法的優(yōu)劣判斷方法研究[J].統(tǒng)計研究,2000,7,45-48。 [8] 陳國宏,李美娟.基于方法的綜合評價方法集化研究[J].中國管理科學,第12卷第1期,101-105,2004。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同類論文的主流手段是面對多因素的情況下,一般是采用層次分析法或者灰色評估法,層次分析法步驟有: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2、構造成對比較陣,3、計算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4、計算組合權向量并做組合一致性檢驗,灰色綜合評價法的步驟有:1、確定最優(yōu)指標集,2、指標值的規(guī)范化處理,3、計算綜合評判結果。當前,灰色綜合評估模型存在的缺點有使用條件存在著一定的限制,層次分析法會因為一些專家評分的主觀因素削弱了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