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中年空巢父母的心理調查分析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文用專業(yè)的心理測量問卷,包括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自評抑郁量表SDS、UCLA孤獨量表,對山東省57名中年空巢父母和51名中年非空巢父母進行對比分析。 探討中年空巢父母生活質量、孤獨及抑郁狀況,并為改善其空巢綜合癥提供依據(jù)及建議。
- 詳細介紹:
- 目的 探討中年空巢父母生活質量、孤獨及抑郁狀況,并為改善其空巢綜合癥提供依據(jù)及建議。 方法 用專業(yè)的心理測量問卷,包括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自評抑郁量表SDS、UCLA孤獨量表,對山東省57名中年空巢父母和51名中年非空巢父母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中年空巢父母的生活質量、孤獨、抑郁程度與非空巢父母差異不大;在空巢家庭中性別在軀體、社會功能維度和抑郁、孤獨方面不存在差異,但在心理功能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空巢家庭中居住地在生活質量、抑郁及孤獨方面不存在差異;生活質量與抑郁、孤獨呈顯著相關;在35~54歲,父母的心理、社會、軀體功能逐漸增強, 55~60歲減弱;在35~49歲,父母的抑郁體驗感逐漸減弱, 50~60歲逐漸增強。在35~44歲,父母的孤獨體驗感逐漸增強, 45~54歲逐漸減弱, 55~60歲增強。 結論 我們應對中年空巢父母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問題給予積極關注,個人、家庭、社會、政府需共同努力解決空巢家庭問題。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1)總體目標: 通過專業(yè)的心理問卷測量,探討中年空巢父母生活質量、孤獨及抑郁狀況,并為改善其空巢癥狀提供依據(jù)及建議。 (2)研究內容: 研究的內容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中年空巢父母與非空巢父母在孤獨、抑郁與生活質量方面的差異程度; ②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等社會人口學因素對中年空巢家庭父母孤獨、抑郁及生活質量狀況的影響狀況; ③孤獨感、抑郁程度與生活質量三者之間的相關性。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本次調查將中年空巢與父母的心理問題融合到了一起; (2) 采用簡單隨機抽樣的方法在山東省內抽取樣本,并涉及農村空巢現(xiàn)象的調查,擺脫樣本選取地域的局限性,映射性強; (3) 將調查對象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通過對照性調查與比較分析,說服力強,結果可靠; (4) 用專業(yè)的心理測量問卷對中年父母的孤獨、抑郁和生活質量狀況做調查統(tǒng)計及對比分析。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空巢”家庭問題,不僅僅是個別家庭問題,而是具有廣泛意義的社會問題。它關乎著現(xiàn)代化的進程、人們的生活質量、社會的安定,是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參數(shù)。伴隨著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走出家庭,以往出現(xiàn)在老年人群的“空巢現(xiàn)象”正呈現(xiàn)“中年化”趨勢,被稱之為“中年空巢”現(xiàn)象。空巢現(xiàn)象對中年人的身心健康是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呢,這有待進一步科學的研究調查。
作品摘要
- 目的 探討中年空巢父母生活質量、孤獨及抑郁狀況,并為改善其空巢綜合癥提供依據(jù)及建議。 方法 用專業(yè)的心理測量問卷,包括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自評抑郁量表SDS、UCLA孤獨量表,對山東省57名中年空巢父母和51名中年非空巢父母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中年空巢父母的生活質量、孤獨、抑郁程度與非空巢父母差異不大;在空巢家庭中性別在軀體、社會功能維度和抑郁、孤獨方面不存在差異,但在心理功能維度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空巢家庭中居住地在生活質量、抑郁及孤獨方面不存在差異;生活質量與抑郁、孤獨呈顯著相關;在35~54歲,父母的心理、社會、軀體功能逐漸增強, 55~60歲減弱;在35~49歲,父母的抑郁體驗感逐漸減弱, 50~60歲逐漸增強。在35~44歲,父母的孤獨體驗感逐漸增強, 45~54歲逐漸減弱, 55~60歲增強。 結論 我們應對中年空巢父母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問題給予積極關注,個人、家庭、社會、政府需共同努力解決空巢家庭問題。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譚林. 新空巢現(xiàn)象——個值得關注的社會人口現(xiàn)象 [J]. 人口研究 ,2002.7 ,26(4). 風笑天. 獨生子女父母的空巢期何時開始?會有多長? [J]. 社會科學 ,2009,(1). 朱林海. 安陽市老人孤獨抑郁狀況與社會支持研究 [J]. 2009. 田冬梅,王芬,宋瑞芹. 中年人空巢心理分析 [N]. 濟寧醫(yī)學院學報 , 2007.12. 張健,陳一筠. 家庭與社會保障 [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00. 陳建蘭. 中國空巢家庭研究述評 [J]. 2008,(2). 趙莉莉. 我國城市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的生命歷程——從中年空巢家庭的出現(xiàn)談起 [J]. 青年研究,2006. Li-Juan Liu,Qiang Guo. Lonel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 [J]. Quality of Life Research, 2007.10, 1275~1280. Margaret K. Hogg,Carolyn Folkman Curasi,Pauline Maclaran. The (re-)configu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in empty nest households/families [J]. Consumption Markets & Culture, 2004.09. P. J. Schmidt,J. H. Murphy, N. Haq, D. R. Rubinow, M. A. Danaceau.Stressful life events, personal losses, and perimenopause-related depression Archives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J]. 2004.02,19~26.
調查方式
- 自編社會人口學資料調查表,含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QOLI—74)、自評抑郁量表(SDS)和UCLA孤獨量表,在山東省三市(日照、臨沂、曲阜)隨機抽取調查對象。分對照組和研究組。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研究內容上,一是提出空巢家庭的問題,分析和探討空巢現(xiàn)象的成因、趨勢以及空巢老人的基本特征;二是有關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養(yǎng)老模式以及社會支持的實地調查和研究;三是有關空巢老人身心健康、社區(qū)服務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四是有關農村空巢家庭及其養(yǎng)老問題的研究。研究范圍上,調查對象的地點局限于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工薪階層,缺少農村空巢家庭的研究。研究方法上專門針對“空巢”家庭的有限的調查中,嚴格意義上的抽樣調查極少,因此其研究的科學性明顯不夠。 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對中年空巢家庭的科學的研究是少之甚少,而對中年空巢父母的專業(yè)心理調查更是幾乎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