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居住現狀與發(fā)展研究--以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為例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論文遵從“由現狀出發(fā),分析問題,探究對策”的研究思路。首先介紹研究背景,農民工概念和調查地的情況,接著分析農民工居住地的類型、特點和問題。然后分析農民工住房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之后分析影響農民工住房問題的原因,然后介紹國內外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相關政策,最后,提出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對策。 論文旨在為政府部門提供政策參考和有益幫助,使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
- 詳細介紹:
- 論文遵從“由現狀出發(fā),分析其存在的問題,進而探究對策”研究思路。從論文具體的行文思路看,首先介紹研究背景,農民工概念的界定和調查地裕華區(qū)的情況,接著分析農民工居住地的主要類型及其特點,存在的問題。然后分析農民工的住房現狀及存在的問題,之后分析影響農民工住房問題的原因,然后介紹國內外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相關政策和實踐經驗。最后,我們提出了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對策設計。 論文亮點在于通過實地調查做出的對裕華區(qū)農民工居住現狀的分析,遵從從宏觀到微觀的研究思路,即首先研究農民工居住的大環(huán)境,具體研究農民工居住地的主要類型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其次從更細致的角度研究農民工居住狀況,一方面,分析農民工的背景現狀,另一方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分析農民工居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這樣由面到點研究和分析農民工居住現狀問題。 論文創(chuàng)新點在于提出的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對策設計上,對策涉及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思路框架、政策措施和具體政策三個方面。要徹底農民工居住問題,首先要設計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思路框架,即首先明確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目標和建立和完善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流程。其次,在這個總的思路框架下,著眼于全國的普遍性特征和各地實際的相對特點制定全方位的解決農民工居住的政策措施。最后,要找到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主要抓手。通過從總體思路到政策措施再到具體著手點來徹底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當今農民工的城市居住問題令人擔憂,本論文基于此,調查農民工城市居住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存在的原因,進而提出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對策建議,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政策參考和有益幫助,從而使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維護社會穩(wěn)定,構建和諧社會,為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發(fā)展和經濟繁榮做出貢獻。 論文撰寫的基本思路遵從“現狀—存在的問題—問題存在的原因分析—解決對策”的基本思路。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結合石家莊經濟發(fā)展現狀,探索構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框架內容和可行性方案,著力構建一個關于建立并完善農民住房問題的“現存問題→制度(政策)定位→可行性→運行環(huán)境構建(實施模式和方案的構建)”的邏輯分析框架。 通過實地調查,獲得大量真實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提出可行性方案,供政府部門參考。 探索可行性解決的方案的規(guī)律性,結合各城市農民工居住問題的共性,提出具有操作性的推廣方案。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論文以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為調查范圍,對農民工住房問題進行研究,這對城市化的推進,政府相關政策的制定以及農民工自身狀況的改善都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a)豐富對農民工住房問題的研究,為切實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提供有益幫助。 b)促進石家莊城市化發(fā)展進程,改善城市面貌,加快推進石家莊經濟的繁榮發(fā)展。 c)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關注弱勢群體,使農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享受與市民同等的待遇。
作品摘要
-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在我國出現了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打工的現象,為城市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農民工居住問題是一個關系農民工本群體和整個社會利益的重大問題。由于城鄉(xiāng)二元結構以及城鎮(zhèn)住房保障政策把農民工排除在體制外,我國大量農民工面臨著嚴峻的住房困境,住房現狀令人擔憂。研究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是保證其基本居住權的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應有之義。 論文以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為個案,對石家莊市裕華區(qū)農民工聚居地區(qū),農民工居住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這一問題的對策,希望對石家莊市乃至全國的農民工居住問題的解決提供有益參考和幫助。 論文分為六部分。一、引言,主要介紹我國農民工及住房的情況,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的狀況。二、主要描述農民工聚集地區(qū)的現狀,分析各聚集區(qū)的特點及存在問題。三、主要根據實地調查的結果,分析農民工住房的具體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四、主要分析農民工住房問題存在的原因。五、主要分析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政策和國內外具體的實踐經驗總結。六、主要根據農民工居住問題的現狀和問題,提出解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方案措施。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數據來源: 1、通過實地調查獲得相關數據 2、 3、 4. 參考資料: (1)李培林.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3. (2)趙俊超等.農民問題新探,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5. (3)夏軍等.人類聚集與現代文明——以上海模式為鏡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 (4)林文峰編著.城鎮(zhèn)住房保障.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7. (5)雷敏.大城市流動人口居住問題研究.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6)五部委印發(fā)《關于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的指導意見》 (7)吳明偉、吳曉.我國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動人口聚居形態(tài)研究,南京:東南大學社,2005. (8)王新康.城市化背景下解決農民工城市居住問題研究、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2007: (9)張子晰.中國流動人口居住問題研究,人口學刊,2005(2). (10)陸強.安居才‘能樂業(yè)一‘農民工”的城鎮(zhèn)住房問題探討田,四川建筑.2003
調查方式
- 本次實踐調查采取多種調查方式相結合的方法,調查方式如下:走訪、問卷、現場采訪、人員介紹、個別交談、親臨實踐、圖片、照片、書報刊物、統(tǒng)計報表、文件、自發(fā)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對城市化進程中農民工住房問題研究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在國外,以ErinMahrik等為代表的西方學者運用一般經濟學和城市經濟學的基本原理,探討通過福利和住房市場政策等途徑解決貧困人口的住房問題。在國內,有些學者運用微觀經濟學的供求模型,分析如何解決各階層的住房需求;有些學者通過構建包含農民工的統(tǒng)一住房保障政策體系的成本—效益分析框架,提出要建立包括農民工在內的城市統(tǒng)一住房保障體系。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提出“促進符合條件的農業(yè)轉移人口在城鎮(zhèn)落戶并享有與當地城鎮(zhèn)居民同等的權益。多渠道多形式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股利有條件的城市將有穩(wěn)定職業(yè)并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農民工逐步納入城鎮(zhèn)住房保障體系,統(tǒng)籌研究農業(yè)轉移人口進城落戶后城鄉(xiāng)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焙颖笔∈仪f市出臺的《石家莊市2008年農民工工作要點》中提出將農民工居住問題納入住宅規(guī)劃,落戶享市民待遇。這些必將為農民工居住問題的解決提供富有價值的參考。 但是,大多數研究都遵循一個模式,針對農民工住房問題的解決作深入研究的文獻并不多見。 現在研究大都假定農民工住房住房的政策起點是農民工的群體弱勢和城市公共住房的歧視性供應,缺乏對這一邏輯起點的深入分析,更沒有公共政策過程對提出的建議予以詳細論證。(丁富軍,呂萍,中國人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由此可見,這一時期理論界對農民工住房問題的研究還停留在較表面,欠具體,可行性差的階段,在住房問題上還缺乏系統(tǒng)性的研究,有待進一步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