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辣椒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是指不使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質,采用有機同態(tài)肥料取代營養(yǎng)液,在作物整個生長過程中只灌溉清水的一種無土栽培技術。我國每年生產大量農業(yè)有機廢棄物,本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為基質,將其與河沙和蛭石混配,以辣椒為材料,篩選出適合辣椒生長最佳的配方,從而使辣椒具有較高的產量及達到無公害蔬菜的品質。
- 詳細介紹:
- 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具有一般無土栽培的優(yōu)點,且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管理十分方便,排除液對環(huán)境無污染,產品品質良好。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每年都產生大量農業(yè)廢棄物,將這些農業(yè)有機廢棄物開發(fā)成為栽培基質前景廣闊。本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河沙為基質,以辣椒為實驗材料篩選出適合辣椒生長最佳的配方,從而為使辣椒不但具有最佳的觀賞性,同時具有較高的產量及達到無公害蔬菜的品質奠定基礎。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河沙為基質,取材容易,價格便宜,且玉米秸稈和發(fā)酵的牛糞、菇渣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物質和穩(wěn)定的理化性狀,將其與河沙和蛭石等無機基質混配,設置四個處理,每個處理做三組,每組重復6次,以辣椒為實驗材料,通過測定并分析所得的數據,以求篩選出適合辣椒生長的最佳配方,從而使辣椒具有較高的產量及達到無公害蔬菜的品質。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選取農業(yè)生產中的廢棄物質作為栽培基質,能有效利用生產資源,同時對比篩選了有利于辣椒生長的有機基質配方。 (2)為辣椒的無公害生產提供了新的栽培途徑。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我國每年生產大量農業(yè)有機廢棄物,本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為基質,將其與河沙和蛭石混配,以辣椒為材料,篩選出適合辣椒生長最佳的配方,從而使辣椒具有較高的產量及達到無公害蔬菜的品質。
學術論文摘要
- 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具有一般無土栽培的優(yōu)點,且可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生產管理十分方便,排除液對環(huán)境無污染,產品品質良好。我國作為農業(yè)大國,每年都產生大量農業(yè)廢棄物,將這些農業(yè)有機廢棄物開發(fā)成為栽培基質前景廣闊。本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河沙為基質,以辣椒為實驗材料篩選出適合辣椒生長最佳的配方,從而為使辣椒不但具有最佳的觀賞性,同時具有較高的產量及達到無公害蔬菜的品質奠定基礎。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實驗以菇渣、玉米芯、牛糞、泥沙為基質,設置4個處理及一個對照,測定分析基質的理化性質及辣椒幼苗的生長指標,篩選出的適合辣椒幼苗生長最佳配比為:B- 菇渣:泥沙:玉米芯=1:1:1。
參考文獻
- (1)林春華、黃亮,配方施肥對基質栽培櫻桃番茄產量、品質和環(huán)境的影響【J】.中國蔬菜,2001,(1):11—13 (2)傅松玲、傅玉蘭、高正輝,非洲菊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基質的篩選【J】園藝學報,2001,28(6):538—542 (3)于淑芬、楊力等,土壤有效養(yǎng)分與黃瓜生育及產量的關系【J】 中國蔬菜,2001,(2):24—25 (4)荊延德、張志國,栽培基質常用理化性質“一條龍”測定方法【J】.北方園藝,2002,(3):18—19 (5)賈榮,程智慧. 辣椒穴盤育苗有機基質配方的篩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7):135-138 (6)李曉強,郭世榮,卜崇興等.菇渣復合基質在甜椒育苗上的使用效果研究[J].上海農業(yè)學報 2007,23(1): 48-511 (7)孫廷相.玉米芯對番茄幼苗生長發(fā)育的影響,長江蔬菜,1991, (3): 32-35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這種簡單易學的種植方法目前在北方瓜類、番茄等蔬菜作物,非洲菊 ,月季等花卉植物以及草莓的生產栽培中有所報道,但對盆栽辣椒,尤其是其基質篩選報道較少。 “九五”以來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的番茄年lhm,產量已由16.5萬kg左右上升21.0~22.5萬kg。目前用農產品廢棄物(玉米稈、玉米蕊、向日葵稈、菇渣、鋸末、花生殼、椰子殼)作為草炭、蛭石和珍珠巖等基質的替代物用作無土栽培基質已進入生產實用階段,從而大大降低了無土栽培基質的成本,在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系統(tǒng)中,基質可以連續(xù)使用3~5年,不會導致蔬菜產量的明顯降低。按照邊研究、邊示范、邊推廣的方式,自90年代初即開始進行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的技術推廣工作,編印并散發(fā)了大量的相關技術資料,采用函授教學和定期舉辦技術培訓班的方式,目前,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技術已在全國十多個省市自治區(qū)進行了布點試驗,推廣面積達121 hm 以上,超過全國無土栽培總面積的60 %,各地反饋信息均充分證明其簡單、實用、高效等特點。廣東省廣州市明興電纜廠從1993年的不足667m 地,發(fā)展到目前6~7hm 的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山西省河津市農業(yè)局從1996年進行面積僅667m 的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示范,迅速擴大到目前的4O多hm 地,充分顯示了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的強大生命力。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作為廣大農民學而能會、會而能用、用而能掙錢的一種實用致富新技術,為無土栽培在我國的發(fā)展推廣開辟了一條全新的途徑。目前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已在山西、遼寧、廣東等地獲得了較大面積的推廣,在河南、河北、山東、甘肅、北京等地也有小面積的示范試驗,從各地反饋的信息都證明,有機生態(tài)型無土栽培具有簡單、實用、有效的特點。 我國具有20萬hm2日光溫室,但無土栽培面積只有200 hm2,僅占我國溫室面積的千分之一,而日本無土栽培面積則占溫室面積的20 % ,荷蘭等國則占溫室面積的90 %以上。無可置疑,無土栽培這一農業(yè)新技術在我國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