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雅安特產(chǎn)漢源烏頭中抗腫瘤生物堿的研究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shù)論文
- 簡介:
- 烏頭屬植物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特別在強心、鎮(zhèn)痛和抗腫瘤方面。該屬中瓜葉烏頭變種繁多,其劃分與歸并一直爭論極大?;谄渌幱脙r值及分類學異議,本項目深入研究漢源烏頭化學成分,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抗腫瘤活性篩選,得到一種新化合物--漢源寧,發(fā)現(xiàn)其具有顯著的抑制肝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的活性,為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先導化合物。同時,總結(jié)已有瓜葉烏頭各變種的生物堿成分研究結(jié)果,為上述分類學的爭論提供植物化學依據(jù)。
- 詳細介紹:
- 漢源烏頭為雅安特產(chǎn)瓜葉烏頭的一個新變種,本研究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離得到了一個新的生物堿成分漢源寧,體外抗腫瘤實驗表明,該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抑制肝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的活性,進一步的體內(nèi)研究正在進行中。瓜葉烏頭是國產(chǎn)烏頭屬植物中分布較廣,極為多型的一個種, 對認識烏頭屬植物性狀變異規(guī)律和及屬內(nèi)的分化和演化有重要價值。由于其分類特征難以把握,各變種之間分類差異不明顯,近來屢有新種發(fā)現(xiàn)。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楊親二教授認為瓜葉烏頭下各變種的分類意義不明顯,應該歸并。而著名草烏化學研究者王鋒鵬教授則從化學分類學的角度認為,對瓜葉烏頭各變種的歸并應該慎重。本文在系統(tǒng)歸納總結(jié)已研究瓜葉烏頭各變種化學成分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身對新變種漢源烏頭生物堿成分的最新研究果,提出對于瓜葉烏頭各變種的歸并與細分,應將外觀分類與植物化學分類相結(jié)合,進行區(qū)別對待。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烏頭屬植物具有廣泛的藥用價值,特別在強心、鎮(zhèn)痛和抗腫瘤方面。該屬中瓜葉烏頭變種繁多,其劃分與歸并一直爭論極大?;谄渌幱脙r值及分類學異議,本研究以漢源烏頭為對象,深入研究其化學成分,對分離得到的化合物進行抗腫瘤活性篩選,為抗癌藥物的研究提供先導化合物。同時,歸納總結(jié)已有瓜葉烏頭各變種的生物堿成分研究結(jié)果,為上述分類學的爭論提供植物化學分類學依據(jù)。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研究從雅安特產(chǎn)漢源烏頭中分離得到了具顯著抗癌活性的新化合物,為該植物的進一步開發(fā)利用奠定了堅實的藥效物質(zhì)基礎。同時,本研究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以生物堿成分為指標,并結(jié)合外觀分類學,從植物化學分類學的角度研究瓜葉烏頭各變種的劃分與歸并,系統(tǒng)歸納總結(jié)已有植物化學分析結(jié)論,并結(jié)合自身最新研究結(jié)果,體現(xiàn)了研究的科學性與獨創(chuàng)性。充分利用學校所處地理位置,以雅安市漢源縣特有的漢源烏頭為研究對象,具科學研究的獨特性。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通過對漢源烏頭深入抗腫瘤化學成分研究,得到新化合物漢源寧,顯示出很強的肝癌及非小細胞肺癌抑制活性,為從該類植物中研究開發(fā)新穎的抗癌藥物奠定基礎。同時,本研究總結(jié)了瓜葉烏頭各變種化學成分的研究結(jié)果,結(jié)合對漢源烏頭生物堿成分研究,我們認為,對爭論已久的瓜葉烏頭各變種的劃分與歸并應區(qū)別對待,必須將外觀分類學于植物化學分類學結(jié)合起來,才能做出全面而準確的判斷。
學術(shù)論文摘要
- 漢源烏頭為雅安特產(chǎn)瓜葉烏頭的一個新變種,本研究對其化學成分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離得到了一個新的生物堿成分漢源寧,體外抗腫瘤實驗表明,該化合物具有顯著的抑制肝癌及非小細胞肺癌的活性,進一步的體內(nèi)研究正在進行中。瓜葉烏頭是國產(chǎn)烏頭屬植物中分布較廣,極為多型的一個種, 對認識烏頭屬植物性狀變異規(guī)律和及屬內(nèi)的分化和演化有重要價值。由于其分類特征難以把握,各變種之間分類差異不明顯,近來屢有新種發(fā)現(xiàn)。著名植物分類學家楊親二教授認為瓜葉烏頭下各變種的分類意義不明顯,應該歸并。而著名草烏化學研究者王鋒鵬教授則從化學分類學的角度認為,對瓜葉烏頭各變種的歸并應該慎重。本文在系統(tǒng)歸納總結(jié)已研究瓜葉烏頭各變種化學成分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自身對新變種漢源烏頭生物堿成分的最新研究果,提出對于瓜葉烏頭各變種的歸并與細分,應將外觀分類與植物化學分類相結(jié)合,進行區(qū)別對待。
獲獎情況
- 1.Li-Hong Ren, Yue Wu, Wen Tong, Qiu-Ju Tao,and Feng Gao*, Talatisamine, a aconitine-type diterpenoid alkaloid from Chinese traditionla herbal "Chuanwu", Acta Cryst., Accepted, DOI:nr2006. 2.Feng Gao*, Shou-An Zhu, WeiWu, Xue-Gui Wang, Lei Song,C19-Diterpenoid alkaloids from the roots of Aconitum hemsleyanum var.hanyuanum and their chemotaxonomic significance, Biochem. Syst.Ecol., 2010, 38, 1052-1055. (SCI, IF = 1.131) 3.Feng Gao*, Shou-An Zhu and Shi-Jun Xiong, 3-Deoxyaconitine from the root of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Acta Cryst., 2010, E66, o1342.(SCI, IF = 0.411)
鑒定結(jié)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楊親二,云南烏頭屬一些種類的修訂,植物分類學報,1999,37,545-590. 2. 肖培根,王鋒鵬,高峰,閆路平,陳東林,劉勇,中國烏頭屬植物藥用親緣學研究,植物分類學報,2006, 44, 1-46.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1.國內(nèi)著名植物分類學家、SCI 期刊《植物分類學報》主編楊親二教授深入調(diào)查研究了國產(chǎn)烏頭屬植物的分類學指標意義。舉例說明對瓜葉烏頭的變種進行了歸并,如將產(chǎn)自云南德欽一帶的粗莖烏頭Aconitum crassicaule 歸入瓜葉烏頭的類群。將截基瓜葉烏頭Aconitum hemsleyanum var.chingtungense 歸并入滇南烏頭Aconitum austroyunnanense.支持對國產(chǎn)烏頭屬的部分種類的歸并。(楊親二,云南烏頭屬一些種類的修訂,植物分類學報,1999,37,545-590.) 2.國際著名草烏研究學者、四川大學王鋒鵬教授通過系統(tǒng)研究瓜葉烏頭4個變種的化學成分,發(fā)現(xiàn)其生物堿成分的類型具有很大的差異。瓜葉烏頭以含14-苯甲酸酯基烏頭堿型二萜堿為主。白花瓜葉烏頭則以含14-苯甲酸酯基(如烏頭堿等)和肉桂酸酯基[如8-去乙?;藶鯄A (8-deacetylsuntpaconitne)等烏頭堿型以及7, 17-次裂型二萜堿(如大渡烏堿 (franchetine)、leaeandine 等)為主。而彭什藤烏的化學成分似乎又介于二者之間。即14-苯甲酸酯基(如印烏堿等)/肉桂酸酯基(如8-deacetylsungpaconitine 等)烏頭堿型和7,17-次裂型(如14- debenzoylfranchetine 等)二萜堿兼而有之。拳距瓜葉烏頭則更為特殊。以含14-大茴香酸酯基的烏頭堿型二萜堿成分為主。其中雙酯者, 如滇烏堿、草烏甲素等。單酯中有以主成分存在的5-羥基-14-大茴香酸酯基的烏頭堿型二萜堿, 如hemsleyadine、hemsleyasine 和isohemsleyadine 及其胺醇物。因此,從植物化學分類學的角度,并不支持對瓜葉烏頭各變種的歸并。(肖培根,王鋒鵬,高峰,閆路平,陳東林,劉勇,中國烏頭屬植物藥用親緣學研究,植物分類學報,2006, 44, 1-46.) 3.本研究的結(jié)果已發(fā)表SCI收錄論文兩篇,已接受一篇,其中一篇發(fā)表在國際權(quán)威的植物分類學期刊《Biochemical Systematics and Ecology》(影響因子1.131)。新化合物抗腫瘤活性研究的相關內(nèi)容正撰寫專利準備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