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 小類:
- 經濟
- 簡介:
- 近些年來,部分農產品價格嚴重偏離其價值水平。在我國農業(yè)背景下,不少學者對其進行了研究。本文聯(lián)系熱點時事,結合目前國內的研究動態(tài);合理使用數(shù)據(jù)和統(tǒng)計軟件,分析出我國農產品價格長期波動規(guī)律和主要的影響因素,并量化因素的影響力作用大?。煌ㄟ^結果提出建議。
- 詳細介紹:
- 本文運用1978-2009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國農產品價格的長期波動規(guī)律。通過對農產品價格指數(shù)和CPI以及國內外農產品價格進行機理分析,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與CPI及國外農產品價格波動呈顯著相關性。結合國內研究動態(tài)和實際,總結主要影響因素。構建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簡易作用機制;運用因子分析,提取主要因子;根據(jù)因子得分,建立多元回歸模型。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在長期波動中受成本因素影響最大,其次為市場和政策因素。根據(jù)各個因素的影響力大小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加強政府政策在農產品市場中的影響力度;建立有效的價格成形機制;加強國際市場監(jiān)管,避免危機傳導。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作品撰寫的目的:通過研究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得出主要影響因素及其影響程度,暴露問題,為宏觀經濟調控提供參考依據(jù)。 基本思路:由我國農業(yè)背景及現(xiàn)狀引發(fā)研究此課題的興趣→搜集整理分析我國目前該課題的研究動態(tài)→對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機理分析→影響因素分析→模型分析→模型結果→暴露問題→提出相應建議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先進性:本作品參考大量相關領域專家文獻,采用當前主流的計量經濟模型,對農產品價格波動進行定量分析。 獨特性:模型利用因子分析法提取變量,根據(jù)因子得分構建回歸方程,這種方法應用在研究農產品價格領域寥寥無幾。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本作品在多因素分析上結合計量模型,為研究者提供一種思路;針對結果,提出的相應建議,為國家有關部門出臺調控政策提供參考依據(jù)。
作品摘要
- 本文運用1978-2009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國農產品價格的長期波動規(guī)律。通過對API和CPI以及國內外農產品價格進行機理分析,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與CPI及國外農產品價格波動呈顯著相關性。構建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并運用因子分析建立多元回歸模型。結果表明,我國農產品價格在長期中受成本因素影響最大,其次為市場和政策因素。根據(jù)各個因素的影響力大小及原因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加強政府政策在農產品市場中的影響力度;建立有效的價格成形機制;加強國際市場監(jiān)管,避免危機傳導。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李子奈,潘文卿,計量經濟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張曉峒,計量經濟學軟件Eviews使用指南[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7. [3] 張培剛,農業(yè)與工業(yè)化(中下合卷)[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4] 羅 鋒,牛寶俊.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傳遞效應─基于VAR模型的實證究. [J].《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6期. [5] 李國祥.從主要經濟因素分析我國農產品價格走勢.[J].農業(yè)經濟展望.2010年第8期. [6] 陳永福,麻吉亮.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復雜原因.[J]. 西部論叢. 2010.09. [7] 程國強,胡冰川,徐雪高.新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分析.[J].《管理世界》.2008.1. [8] 黃 薇,任若恩.基于因子分析方法的PPI波動率研究.[J].中國軟科學 2009.5. [9] 孟 昌,趙 旭.中美農業(yè)補貼政策的若干比較與借鑒牛.[J].《國際貿易問題》.2008年第2期. 中國國家統(tǒng)計局網 中國價格信息網 國際大蒜貿易網 國務院研究中心信息網 鳳凰網—數(shù)據(jù)頻道 《中國財政年鑒》、《中國統(tǒng)計年鑒》、《國際統(tǒng)計年鑒》、《中國農業(yè)統(tǒng)計年鑒》等若干年
調查方式
- 走訪、人員介紹、書報刊物、統(tǒng)計報表、視頻資料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長期以來,我國對于農產品價格分析的研究成果豐富,從目前國內的研究動態(tài)來看,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從多因素角度研究農產品價格波動,偏重以經驗分析為主的定性分析,加以簡單的數(shù)據(jù)說明。如李國祥(2010)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農產品價格受到農產品市場供求關系、農業(yè)生產要素價格等主要經濟因素的影響。陳永福(2010)通過研究,得出國內農產品市場與國際農產品市場有較強相關性,并且受自然災害和媒體報道等因素影響,人們對農產品的預期價格上漲,引發(fā)炒作行為的結論。張培剛(2002)研究表明:我國近幾年來工業(yè)總產出和收入增長很快 , 所以農產品價格上升有其必然性。 第二類,從單一因素角度研究,偏重使用計量經濟模型進行定量分析。如盧鋒(2002),程國強、胡冰川、徐雪高(2008)利用計量模型分析表明,主要農產品(豬肉,糧食)價格上漲對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羅鋒、牛寶?。?009)運用協(xié)整檢驗和VAR模型對國際農產品價格波動影響國內農產品價格的傳遞效應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長期而言,國內農產品價格與國際農產品價格存在協(xié)整關系,國際農產品價格的變動對國內農產品價格影響較為顯著。 以上兩類學者在研究我國農產品價格的影響因素上都做出了貢獻,但其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第一類學者的研究雖綜合了多因素對農產品價格的影響,但其定量分析相對簡單,沒有得出各因素的影響程度;第二類學者利用計量模型針對特定因素進行分析,得出可靠的模型結果,但在因素角度未考慮全面。綜上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學者將多因素分析與計量模型相結合的研究相對較少。隨著我國農產品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加深,確切的認識和把握影響我國農產品價格波動的因素及其作用大小,對于我國做好宏觀經濟調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