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城市臨終關懷服務發(fā)展狀況探究——基于濟南市的實踐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文立足于山東省濟南市的實踐,通過分析我國城市臨終關懷組織機構發(fā)展的現(xiàn)狀,重點從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的角度對臨終關懷服務普及中存在問題進行研究,將問題歸因于制度的非規(guī)范化、管理的效率低下、服務理念的不深入三點,并對推動我國城市臨終關懷組織服務發(fā)展的基本路徑進行探索,提出了建立制度-管理-理念的框架。
- 詳細介紹:
- 在促進經(jīng)濟社會又好又快發(fā)展的進程中,在推動與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社會建設中,“老有所養(yǎng)”、“病有所醫(yī)”成為衡量社會進步、人民幸福的重要標準。本文采用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對濟南市臨終關懷開展情況進行調查研究。以臨終關懷機構負責人、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從業(yè)人員、患者家屬及部分社區(qū)老年人為個案訪談對象,以社區(qū)居民為問卷調查對象,結合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試圖從以下四方面對城市臨終關懷服務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投入擁護群缺乏力度。政府是臨終關懷服務的主要投入擁護群,結合訪談實錄,指出政府缺乏重視,臨終關懷機構缺乏保障; 二、內部擁護群治理失衡。從管理層的行政化、護理人員的“荒漠化”到志愿者服務的業(yè)余化,指出臨終關懷服務因內部擁護群從專業(yè)素能到團隊建設的能力不足而步履維艱,存在治理失衡。 三、中間擁護群義務空白。從醫(yī)療機構、藥物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機構對于臨終關懷服務的無實際義務的現(xiàn)象來進行分析。 四、消費擁護群需求矛盾。通過對社區(qū)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社區(qū)老年人進行個別訪談,了解居民對臨終關懷服務的認知、態(tài)度及需求,認為臨終關懷服務的消費擁護群需求存在區(qū)域性差異,服務形式應結合城市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特點而開展。臨終關懷服務與普通居民之間沒有建立起關系紐帶。 基于以上四方面分析,筆者指出了臨終關懷服務發(fā)展問題的根本原因:制度的非規(guī)范化、管理的效率低下、服務理念的不深入。 文末根據(j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臨終關懷服務的基本路徑,即從體系化著眼,建立制度-管理-理念的框架思路。行政部門通過正式制度規(guī)范進行臨終關懷的資金運行及行業(yè)管理,臨終關懷組織機構通過有效管理普及臨終關懷服務、傳達臨終關懷服務理念,群眾在政府制定的與臨終關懷服務相結合的醫(yī)療制度、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深入對臨終關懷的理念的認識,將制度、管理、理念相結合,建構三位一體框架。余文對這三方面發(fā)展的路徑提出了具體對策。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作品立足于濟南市開展的實踐,旨在通過分析我國城市臨終關懷服務存在的問題,探索臨終關懷服務發(fā)展的路徑。作品重點從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的角度對臨終關懷服務普及中存在問題進行研究,通過對投入擁護群、內部擁護群、中間擁護群、消費用戶群存在的問題分析,將問題歸因于制度的非規(guī)范化、管理的效率低下、服務理念的不深入三點,并對推動我國城市臨終關懷組織服務發(fā)展的基本路徑進行探索。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作品試圖通過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對臨終關懷服務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將問題最終歸納為整體框架的缺失,最后提出一個制度-管理-理念三位一體的框架,更全面地探索了服務的路徑,創(chuàng)新了解決問題的思路。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我國臨終關懷事業(yè)尚處于起步階段,對于服務的行業(yè)管理、學科建設、制度建設還需完善。本作品采用科學的分析工具,試圖通過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對問題進行全面把握,并提出了臨終關懷服務的基本路徑——制度-管理-理念框架,并基于此框架提出了針對性的具體方案,可用于臨終關懷相關組織制定服務發(fā)展規(guī)劃,對現(xiàn)實中服務的實施有指導意義。
作品摘要
- 本文采用個案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通過非營利組織擁護群理論試圖對城市臨終關懷服務基本狀況及存在問題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投入擁護群缺乏力度。政府是臨終關懷服務的主要投入擁護群,結合訪談實錄,指出政府缺乏重視,臨終關懷機構缺乏保障; 二、內部擁護群治理失衡。從管理層的行政化、護理人員的“荒漠化”到志愿者服務的業(yè)余化,指出臨終關懷服務因內部擁護群從專業(yè)素能到團隊建設的能力不足而步履維艱,存在治理失衡。 三、中間擁護群義務空白。從醫(yī)療機構、藥物部門、社區(qū)衛(wèi)生機構對于臨終關懷服務的無實際義務的現(xiàn)象來進行分析。 四、消費擁護群需求矛盾。通過對社區(qū)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對社區(qū)老年人進行個別訪談,了解居民對臨終關懷服務的認知、態(tài)度及需求,認為臨終關懷服務的消費擁護群需求存在區(qū)域性差異。臨終關懷服務與普通居民之間沒有建立起關系紐帶。 基于以上四方面分析,筆者進一步指出了臨終關懷服務發(fā)展問題的原因:制度的非規(guī)范化、管理的效率低下、服務理念的不深入。 文末根據(jù)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臨終關懷服務的基本路徑,即從體系化著眼,建立制度-管理-理念的框架思路。余文對這三方面發(fā)展的路徑提出了具體對策。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菲利普?科特勒.非營利組織戰(zhàn)略營銷[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 黃云生.社會福利民營化趨勢中非營利組織之資源依賴與組織自主性:市政府老人居家服務之委托為例[D].東吳大學.2001. [3] 施永興,王光榮. 中國城市臨終關懷服務現(xiàn)狀與政策研究[M].上??萍冀逃霭嫔纾?010 [4] 周美芳.論非營利組織治理理論與我國非營利組織治理的方向[J].經(jīng)濟縱橫.2005(8):58-61. [5]Clark D, Wright M. Transitions in End of Life Care: Hospice and Related Developments in Eastern Europe and Central Asia. 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2002. [6] NHPCO. NHPCO Facts and Figures: Hospice Care in America. Alexandria, VA: National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Organization, Sep. 2010. [7] Powell, W.W. (ed.)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1987 [8]Salamon, L.M. The nonprofit sector and government: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Walter de Gruyter.1990 [9] Carlson, Melissa D. A. MBA, MPH; Gallo, William T. PhD; Bradley, Elizabeth H. PhD. “Ownership Status and Patterns of Care in Hospice: Results From the National Home and Hospice Care Survey,”Medical Care, May 2004, Vol. 42 No.5 ,pp 432-438
調查方式
- ■走訪 ■問卷 ■現(xiàn)場采訪 ■個別交談 ■統(tǒng)計報表 ■圖片、照片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我國臨終關懷服務自1988年出現(xiàn)以來,學術界對其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頗多。美國國家臨終關懷及姑息照護組織(National Hospice and Palliative Care Organization, NHPCO)對臨終關懷的定義:對生存時間有限的患者提供專業(yè)照護、病痛緩解、心理疏導、精神支持等悉心關懷以滿足患者需求,并為患者家屬提供心理及生理關懷。Michael Wright曾從五方面對臨終關懷服務地區(qū)衡量指標進行探索:國內生產(chǎn)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人類發(fā)展指數(shù)(the human development index)、衛(wèi)生總費用(health expenditure)、總衛(wèi)生體系能力(Overall health system achievement)、嗎啡服用量(Morphine consumption)。 臨終關懷服務由于其自身所呈現(xiàn)的學科融合功能,存在的問題具有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本文將以往相關研究歸納為以下幾點:第一,臨終關懷組織機構管理存在缺陷,團體效能由于政策的空白、工作歸口的模糊而無所適從(施永興,2010);第二,臨終關懷服務的供需不平衡,資金來源單一,臨終關懷組織在運營的過程中市場化趨勢明顯;第三,臨終關懷機構執(zhí)業(yè)領域存在慈善的業(yè)余主義(薩拉蒙),薪資競爭力的缺乏導致其難以吸引受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士進入工作行列。第四,由于中國社會傳統(tǒng)道德觀念對于死亡教育缺乏成體系的哲學闡釋(路雪芹,2006),臨終關懷在倫理觀上面臨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