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一種新型的腔鏡手術腔內打結持針鉗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科技發(fā)明制作B類
- 簡介:
- 一種新型的腔鏡手術腔內打結持針鉗屬外科手術器械領域,解決了腔鏡手術中縫合、打結困難的問題。器械內部前端為打結器;頭部為改良的強力持針夾頭??p合拔針后,內部拉線導絲將線拉入,由打結導絲完成打結,再將結送至目標位置,無須電輔助。器械核心為打結器:環(huán)狀打結軌道,此創(chuàng)新結構可在器械內成結。本器械可簡化操作;廣泛適用須鈦夾的情況,降低手術費用;使許多開放性手術轉為腔鏡手術。夾頭的特殊設計使持針夾頭夾持牢固。
- 詳細介紹:
- 本作品“一種新型的腔鏡手術腔內持針鉗”屬于外科手術器械領域。它集持針鉗與打結器于一體,同時解決了腔鏡手術中縫合、打結兩個問題,可在腔鏡手術的縫合位置行遠距離打結。器械內部的前端置有打結器。器械頭部為改良的強力持針夾頭??p合拔針后,內部拉線導絲將線拉入器械內部,再由打結導絲完成打結。之后推結導絲將結推出,置于目標位置。整個器械無須電輔助。器械最核心部分是打結器,為環(huán)狀的打結軌道——橫截面為“C”形與“O”形,軌道中有斷端。這種創(chuàng)新結構可以在器械內部生成結。 該器械的問世,可簡化腔鏡下的縫合操作;極大范圍適用于需要鈦夾的情境,降低手術費用,節(jié)省手術時間;還能夠使許多原本的開放性手術轉為腔鏡手術。夾頭拖尾部分的創(chuàng)新性特殊結構設計,使持針牢固,在夾針穿透組織的時候不會滑動。作品優(yōu)勢有:連續(xù)縫合、夾持牢固、可循環(huán)使用。
作品專業(yè)信息
設計、發(fā)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創(chuàng)新點、技術關鍵和主要技術指標
- 設計目的: 自主設計、制作一種帶有打結功能的腔鏡手術持針鉗,可一次性解決體腔內縫合、打結兩個問題,能在不拔出器械的前提下,進行腔內連續(xù)縫合、打結。推廣后,或可廣泛應用于須使用鈦夾的情況,很大程度上避免腔內留置鈦夾所造成的的多種不良反應,完善了臨床腔鏡手術,具有實用性、先進性。 設計思路: 在微創(chuàng)腔鏡手術中,往往需要進行止血、閉合管道、縫合組織等處理。傳統(tǒng)模式的止血、閉合管道多采用鈦夾夾閉,縫合組織多使用吻合器。事實上,就不良反應來說,普通縫線優(yōu)于鈦夾。而由于腔鏡手術空間小、距離遠的限制,連續(xù)縫合并打結操作繁雜,耗時長。本項目核心是打結器,它與持針鉗整合于一體。拔針完成后,在器械內部自動進行打結,之后剪線,繼續(xù)縫合、打結,動作連貫。由于該器械的目的是短時間、高效率地縫合,所以發(fā)明者對持針鉗的力度也進行了改進,使之能牢固地夾針,以應對高韌性組織。以上是設計本作品的思路。 創(chuàng)新點: ①自主設計的打結器,可在體腔遠距離成結:打結器可生成正、反兩種結,交替生成即是外科常用的“方結”。 ②集“持針”與“打結”功能于一體,使腔內的連續(xù)縫合可行。 ③夾頭拖尾設計使力矩改變,夾持力度增加:器械夾頭拖尾采用創(chuàng)新結構,增加夾持力度約4倍。 技術關鍵: ①保證打結質量 ②設計內部機關以簡化動作 ③連續(xù)縫合、打結 ④適應各型號縫線 ⑤持針鉗夾持力度的改良 主要技術指標: 長度:400mm 夾頭形狀:細針 夾頭開口角度:14° 滅菌方式:甲醛熏蒸法
科學性、先進性
- 連續(xù)縫合: 縫合完畢,直接進行打結處理??勺鲩g斷縫合、連續(xù)縫合等,無異于開放手術??p合范圍基本等同于開放手術,不局限于平面縫合。 與鈦夾相比: 不僅能對管道進行結扎、縫扎,還能夠吻合、修復等。 夾持牢固: 本作品對以往器械的內部構造做了改進,其夾持力度不遜于直視手術持針器。不采用凹槽結構,不限制夾針的角度。只要以輔助器械配合,可以在體腔中變換角度進行縫合。由于線是內置于持針鉗中,因此縫針不會掉落入體腔深處。 循環(huán)使用: 滅菌后循環(huán)使用。
獲獎情況及鑒定結果
- 本作品于2011年5月20日完成查新,查新機構為中國科學院上??萍疾樾伦稍冎行摹? 查新結果:從檢索結果看,未見到國內外有此“腔鏡手術腔內打結持針鉗”相關報道。因此,該項目具有新穎性和良好的市場應用價值。 同期出具《科技項目咨詢報告》,機構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詢中心。 報告總結:經(jīng)分析,該項目綜合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作品所處階段
- 中試階段——打結器原理模型試驗成功;Solidworks軟件繪圖完畢;4倍模型制作完畢。
技術轉讓方式
- 專利權轉讓;專利實施許可;非專利技術轉讓。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模型(外殼透明);圖紙;現(xiàn)場演示(模擬操作);圖片;樣品。
使用說明,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適應范圍,推廣前景的技術性說明,市場分析,經(jīng)濟效益預測
- 技術優(yōu)勢: 本器械集持針、打結功能于一體,一次性解決兩個問題,持針縫合后,拉動器械后部拉桿,進行縫合原位的遠距離打結。器械采用可拆卸的設計、組裝方式,能對陳舊的部件進行更換,延長器械的使用壽命。在制作材料上,使用當今已應用于外科器械的合金鋼、超彈性材料,使之能夠在短時間內應用于外科臨床。本作品廣泛適用于現(xiàn)今的腔鏡手術,如各類胸腔鏡手術、腹腔鏡手術等,簡化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減少不良反應,降低手術費用。 前景預測: 微創(chuàng)手術業(yè)已成為外科手術的趨勢。外科醫(yī)生都希望在達到相同療效的前提下,盡量降低手術創(chuàng)傷對患者機體的影響。在該作品問“市”后,會進一步拓展腔鏡外科的領域。由于本器械可以使許多原本需要開放的手術轉為腔鏡手術,而腔鏡手術則是外科的趨勢。因此,若作品轉化為產品,將會有很大的臨床需求。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隨著麻醉和無菌術的逐步完善和推廣,外科醫(yī)師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如何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前提下,盡可能縮小手術對機體的損傷,腔鏡手術應運而生。目前腔鏡手術的應用范圍包括胸外科、胃腸外科、肝膽外科、婦科、泌尿外科、甲乳外科等。隨著技術進步,其領域仍不斷擴展。正因腔鏡手術創(chuàng)傷小的特點,造成其操作比直視手術復雜。各種手術器械的開發(fā),都是為了在腔內模仿直視手術的條件。各類器械的發(fā)明,實質上都是在彌補非直視手術的缺陷,如空間狹?。飧沟慕ⅲ⒉豢捎|及(鈦夾、推結器、標本袋)等。但是,有一點至今仍不理想,這就是我們無法像在直視手術中那樣簡便地做結扎、縫扎等帶有打結的處理。目前的打結器械都存在各自的缺陷。 本作品是一種腔鏡手術腔內打結持針鉗,克服此類傳統(tǒng)器械操作復雜的缺陷。將之與其它同類器械做一下比較: 推結器:一般的推結器使用較復雜,其方法是在體外打結,腔內推送,增加了外界物體進入腔內的次數(shù),操作復雜,延長手術時間,且遠距離打結增加縫線在組織內滑動次數(shù),操作不當尚有撕裂組織的風險。 Endo-Stitch縫合器:它是美國外科公司為腹腔鏡手術專門研制的,該儀器價格昂貴,操作復雜,臨床應用并不普及。由于夾頭開口的限制,Endo-Stitch縫合器不能進行深位置的縫合,平面縫合亦困難。 第三,鈦夾,現(xiàn)在普遍應用于閉合管道的操作,由于其大小的限制和異物性,無法與直視手術中的直接縫扎效果相媲美。并且,在體腔內留置鈦夾會引起術后不良反應。腔鏡手術的優(yōu)點已不容置疑,但在體內留有金屬夾令人們憂慮。術后病人在行CT、MRI等影像學檢查時,鈦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干擾,如產生偽影、 強光折射等,影響附近組織觀察,當病史訊問不詳者更易產生錯誤判斷。雖然目前已有可吸收的生物夾,但價格昂貴不易推廣。國內外已有報道,鈦夾在膽囊切除術后有可能脫落、移動和向膽管內游走而形成結石,而且原因不隨鈦夾放置位置和操作方法改進而完全避免。相反,絲線不吸收,作用時間相對較可吸收時間長,而又避免了鈦夾對身體可能產生的影響。 對于超聲刀,有日本學者將其與Endo-Stitch做過對比,結果超聲刀組在手術時間上長于Endo-Stitch縫合器組。而腔內使用電刀會使術野充滿煙氣,手術中止,待吸引器吸凈煙氣后再繼續(xù)手術。 與上述器械比較之后,本作品優(yōu)勢自然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