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抗急性炎性疼痛作用及其機制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本研究在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鎮(zhèn)痛藥物研發(fā)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實驗,觀察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在大鼠急性炎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討其鎮(zhèn)痛作用與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的關系。本研究首次證實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可提高術后切口痛大鼠痛閾,且鉤吻素甲效果更顯著;并初步探明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參與了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的鎮(zhèn)痛作用。
- 詳細介紹:
- 本研究在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鎮(zhèn)痛藥物研發(fā)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實驗,觀察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在大鼠急性炎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討其鎮(zhèn)痛作用與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的關系。本研究首次證實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可提高術后切口痛大鼠痛閾,且鉤吻素甲效果更顯著;并初步探明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參與了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的鎮(zhèn)痛作用,對于進一步明確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的藥理作用,研究其抗慢性炎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等作用,以期開發(fā)成新型鎮(zhèn)痛藥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在回顧近年來國內外鎮(zhèn)痛藥物研發(fā)進展的基礎上,通過實驗,觀察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在大鼠急性炎性疼痛模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討其鎮(zhèn)痛作用與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的關系。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首次證實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可提高術后切口痛大鼠痛閾,且鉤吻素甲效果更顯著;并初步探明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參與了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的鎮(zhèn)痛作用。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對于進一步明確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的藥理作用,研究其抗慢性炎性疼痛、神經病理性疼痛等作用,以期開發(fā)成新型鎮(zhèn)痛藥具有重要的理論參考價值。
學術論文摘要
- 目的:探索鉤吻素甲和1-甲氧基鉤吻堿對于急性炎性疼痛的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方法:42只痛閾正常的雄性SD大鼠,隨機分為7組,每組6只,行鞘內埋管術,待恢復后制作術后切口痛模型,2h后鞘內注射GM(劑量)(A1組),鞘內注射GV(劑量)(B1組),鞘內注射生理鹽水(C組),鞘內注射PK+GM(A2組),鞘內注射BIC+GM(A3組),鞘內注射PK+GV(B2組),鞘內注射BIC+GV(B3組),分別于術前(T0)、術后(T1)、給藥后10min(T2),30min(T3),1h(T4),3h(T5)測定其后足縮足痛閾,計算最大鎮(zhèn)痛效應百分率(MPE)。 結果:(1)與C組比較,A1組、B1組T2-5痛閾升高。 (2)T2-5時,A1組MPE高于B1組。 (3)T2-5時,與C組比較,A1、A2、A3組痛閾均高于C組,而A2,A3組均低于A1組,A1、A2、A3組MPE均高于C組,而A2,A3組MPE均低于A1組。 (4)T2-5時,與C組比較,B1、B2、B3組痛閾均高于C組,而B2、B3組均低于B1組,B1、B2、B3組MPE均高于C組,而B2、B3組均低于B1組。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胡麗.GABAa受體參與地西泮引起的小鼠鎮(zhèn)痛作用的機理研究【D】. [2] 周明璐.鉤吻總堿的鎮(zhèn)痛、鎮(zhèn)靜及安全性研究【J】.中成藥,1998,20(1):35. [3] Brennan TJ, Vandermeulen EP, Gebhart GF. Characterization of a rat model of incisional pain. Pain. 1996;64:493-501. [4] Bressan, E., Farges, R.C., Ferrara, P., Tonussi, C.R..Comparison of two PBR ligands with classic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in LPS-induced arthritis in rats【J】. Life Sci,2003(72):2591–2601. [5] Daisuke Kondo etc.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antagonist is effective in relieving neuropathic pain in mice【J】.J Pharmacol Sci,2009(110):55-63. [6] Farges, R.C. Peripheral benzodiazepine receptor ligands and their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Curr. Med. Chem. -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llergy Agents,2003(2) : 409–416.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來對于GABA系統(tǒng)的研究,揭示出其與痛覺調制密切相關。Reyes-Vasques等人報道活化丘腦側束中的GABAa受體會引起抗疼痛作用;胡麗報道地西泮的抗疼痛作用是通過GABAa受體介導的;徐龍河等報道GABAa受體拮抗藥印防己毒素和荷包牡丹堿對CO2光刺激引起的疼痛有明顯的鎮(zhèn)痛作用,且呈劑量相關。 脊髓轉位蛋白TSPO(舊稱PBR,外周型苯二氮唑受體)是1977年Braestrup在研究苯二氮唑受體的過程中偶然發(fā)現(xiàn)的。2006年Papadopoulos等將其重新命名為TSPO。Anholt的研究揭示了TSPO的分布。Gavish指出,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中,TSPO表達于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Milligan脊髓內神經膠質細胞的表達在病理性疼痛的產生和維持中起重要作用,因此TSPO在神經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迅速得到重視(Daisuke Kondo,2009)。 Braestrup報道了PK-11195和Ro5-4864是 TSPO高親和力配體,因而迅速被用于TSPO的研究。目前研究發(fā)現(xiàn)他們具有廣泛的效應,諸如促進中樞和外周甾體合成(Besman,1989),抗炎,鎮(zhèn)痛(Bressan,2003,F(xiàn)arges,2003,)免疫調節(jié)(Bessler,1992)。Torres報道了TSPO與慢性炎性疼痛存在著關聯(lián)。 國內對于鉤吻的研究,表明鉤吻堿具有顯著鎮(zhèn)痛作用,其提高痛閾程度僅次于嗎啡,而高于其他生物堿(張昌紹,1970)。周明璐等的實驗表明鉤吻總堿能顯著抑制醋酸所致扭體反應,減輕熱刺激所致疼痛,且能增強戊巴比妥鈉的催眠作用。而對于鉤吻素甲單體對于急性炎性疼痛的作用以及GABA系統(tǒng)和TSPO系統(tǒng)在其中作用,國內外尚無公開文獻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