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在線中子測水技術研究
- 小類:
- 機械與控制
- 大類:
- 科技發(fā)明制作A類
- 簡介:
- 完成了一套在線中子測水系統(tǒng)的研制。采用了更加合理的熱中子探頭,降低了對中子源的要求,提高了安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成本。此外,本項目在核信號處理系統(tǒng)中加入了功率放大電路,提高了信號的傳輸能力,有效實現了控制室和放射源的分離,降低輻射威脅。輸入到機箱的信號經處理還可以反饋調節(jié)生產線的生產。 研制的樣機正在一家玻璃廠試用中。
- 詳細介紹:
- 快中子透射物料會和物料中的各種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主要有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以及其他反應。非彈性散射主要發(fā)生在中子透射的最初階段,以后反應以彈性散射為主。已知氫原子核在中子減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其他原子核對中子減速的貢獻。這樣熱中子計數就和氫原子含量相聯系了。而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于是進一步又將水分含量和中子計數聯系了起來。(物料中的其他含氫物在標定時可做本底處理)減速后的熱中子進入到氦-3熱中子計數管中反應產生一個脈沖信號,信號經過處理輸入機箱定標,得到中子計數。根據實際水分含量及中子計數做出標定曲線。 項目采用的中子源是半衰期為433年的鈹镅中子源,中子強度為100mCi,伽馬射線放出較少。綜合考慮成本和探測效率等問題后,項目選擇了10pa的氦-3熱中子正比計數管作為熱中子探測設備。氦-3探測器性能要遠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計數器,不但對伽馬射線敏感度底,而且探測效率要高于計數器。此外,氦-3計數器對電壓的要求也低于計數器。氦-3計數器的壓強也是影響中子探測效率的一大因素。目前幾乎絕大多數中子測水設備采用的都是2pa的氦-3計數器。而本項目創(chuàng)新性的使用了10pa的氦-3計數器。一方面降低了對中子源強的要求,提高了安全性;另一方面也相應的節(jié)省了成本。本項目在信號處理系統(tǒng)中添加了功率放大系統(tǒng),可以使信號最遠輸入到1.5km以外。實現了控制室和作業(yè)現場的分離,降低了核輻射的威脅。 作品目前正在一家玻璃廠試用中。
作品專業(yè)信息
設計、發(fā)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創(chuàng)新點、技術關鍵和主要技術指標
- 目的:完成一套滿足工業(yè)生產需求的在線連續(xù)中子測水系統(tǒng)。 基本思路:利用氫原子對快中子的減速機理將氫原子數和熱中子數聯系起來。又根據水分子構成將水分含量與熱中子數聯系起來,得到水分含量。 創(chuàng)新點:中子源采用了低伽馬射線的鈹镅中子源;探頭采用了比計數器探測效率高、工作電壓低的氦-3計數器。并將傳統(tǒng)2pa氦-3計數器改作10pa氦-3計數器,降低了對放射源的要求,同時節(jié)省了成本,提高了安全性。 技術關鍵:完成一套熱中子測量系統(tǒng)。 主要技術指標: 鈹镅中子源: 放射性強度:100mci 中子產額: 10^5量級 α粒子強度:約5MeV 氦-3計數器探頭: 壓強:10Pa 工作電壓: 2400v
科學性、先進性
- 中子測水技術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整個測水理論相對來說是很完善的,但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中子源由最初的鈹鐳中子源發(fā)展成了鈹镅中子源,探頭由計數器發(fā)展到了氦-3計數器。而本項目又將氦-3計數器壓強提高五倍(此前的水分儀都采用2pa的氦-3計數器),而且在電路上增添了功率放大系統(tǒng),實現了控制室和現場的分離。
獲獎情況及鑒定結果
- 在一家玻璃廠試用中。
作品所處階段
- 生產階段。
技術轉讓方式
- 可以轉讓。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實物產品、模型、圖片、樣品。
使用說明,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適應范圍,推廣前景的技術性說明,市場分析,經濟效益預測
- 中子測水技術可以在線快速準確連續(xù)地測量出物料中的水分含量。測量過程不需取樣,對物料無破壞。而且可以測出物料中水分的分布狀況。此外,中子測水可以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工作,這是其他很多測水技術所不具備的。 中子測水技術在鋼鐵、玻璃、火電、建筑等領域都有極大地應用前景,潛在市場以千億元計。當本項目應用到生產線后將給用戶帶來十倍百倍的經濟效益,收益明顯,值得選擇。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可以使用的測水技術有很多。比如:烘干稱量法、紅外線測水法以及微波測水法等。 烘干稱量法周期長、需要人力投入大,而且不能在線連續(xù)測量,所測得的結果由于滯后嚴重,也無法實時調節(jié)流水線的生產。 紅外線測水法雖然可以在線連續(xù)測量,但是從原理上講它是一種表面測水技術,無法測量物料內部的水分含量。在技術應用領域具有局限性。 微波測水最大的局限性在于當物料中含有金屬等可以導電的物質時,整套系統(tǒng)就無法正常工作,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中子測水技術則可以彌補以上各測水方式的不足,實現在線連續(xù)測量及反饋控制。 中子測水技術是在從上世紀50年代國外率先開始研究的,國內起步較晚是從70年代開始的。中子測水的理論發(fā)展的已經較為完善,但是技術應用水平在不斷的提高。本產品在參考前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調整了探頭氦-3管的氣壓,提高了靶核密度,降低了對中子源的要求,提供了安全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