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KIR等免疫相關分子對于淋巴細胞與腫瘤細胞相互作用的影響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本作品研究了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樣受體(KIR)基因多態(tài)性與腫瘤發(fā)生的關聯性,作品重點研究8個KIR抑制性受體(2DLI-2DL5、3DL1-3DL3),6個KIR活化性受體(2DS1-2DS5、3DS1)以及兩個編碼促進活化作用的輔助蛋白DAP10,DAP12基因共16個基因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表達水平差異等。
- 詳細介紹:
- 目的:研究KIR基因家族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表達水平差異以及在細胞因子聯合誘導形成CIK細胞過程中KIR基因家族的變化情況,探討KIR的抑制性受體和活化性受體的表達變化趨勢,為進一步研究KIR與腫瘤的相關性奠定基礎,對尋找腫瘤治療的關鍵基因以及為后續(xù)基于該基因的生物治療或者細胞因子藥物開發(fā)提供有益的參考。方法: 利用RT-PCR的方法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與腫瘤細胞在不同效靶比與不同時間點共孵育的條件下,KIR基因家族的表達變化趨勢;利用ELISA方法檢測IFN-γ的分泌變化以反映PBMC的活性變化;利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腫瘤細胞的凋亡情況;利用IL-1β,IL-2,IFN-γ,OK-T3,PHA(植物凝集素)等細胞因子將PBMC誘導成殺瘤活性高的CIK細胞,同時流式細胞儀檢測PBMC在誘導形成CIK細胞達到增殖最高峰前后細胞免疫表型的變化,并利用RT-PCR檢測CIK細胞的KIR基因家族變化。結果:RT-PCR的結果表明PBMC在與腫瘤細胞共孵育前后,KIR家族中的活化性受體起主導作用,其中DAP12的表達在共孵育的不同效靶比及不同時間點條件下出現規(guī)律性的變化;ELISA結果表明,在不同效靶比不同時間點共孵育過程中,PBMC分泌IFN-γ情況呈現規(guī)律性變化,且變化情況與RT-PCR結果相吻合;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型的結果顯示,PBMC在誘導形成CIK細胞達增殖最高峰前后,細胞表面免疫分子CD3、CD8、CD56的表達顯著提高,PBMC的活性大大增強;RT-PCR結果顯示PBMC在誘導形成CIK細胞達增殖最高峰前后,KIR家族的活化性受體也出現表達升高趨勢,且2DS4基因的表達從弱到強,DAP12基因的表達從無到有。結論: 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KIR家族中的活化性受體起主導作用,且個別基因的表達呈現規(guī)律性變化,DAP12基因有可能是KIR家族中對抗腫瘤的關鍵基因,2DS4有可能是在腫瘤發(fā)生時的重要基因。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研究的基本思路是RT-PCR檢測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與腫瘤細胞在不同效靶比和不同時間點共孵育的條件下,KIR基因家族的表達變化趨勢,同時用ELISA檢測在共孵育過程中PBMC活性變化,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腫瘤細胞的凋亡情況;流式細胞儀檢測在誘導形成CIK細胞前后細胞免疫表型的變化,利用RT-PCR檢測誘CIK細胞過程中KIR基因家族變化,結合共孵育的實驗結果,加強驗證。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研究檢測了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與腫瘤細胞在不同效靶比不同時間點共孵育條件下KIR基因家族的表達變化情況;另一獨特之處在于對比誘導PBMC形成殺瘤活性強的CIK細胞前后KIR基因家族的變化情況,進一步驗證活化的PBMC中KIR基因家族的表達情況,結合PBMC與腫瘤共孵育的實驗結果,增強說服力。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腫瘤的生物治療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本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在于,通過研究KIR基因家族在腫瘤的發(fā)生過程的表達變化情況,了解KIR家族的活化性和抑制性受體的變化趨勢,希望找出KIR基因家族中對抗腫瘤的關鍵基因,以期為腫瘤的生物治療或者藥物開發(fā)提供新的靶點和思路。
學術論文摘要
- RT-PCR的結果表明PBMC在與腫瘤細胞共孵育前后,KIR家族中的活化性受體起主導作用,其中DAP12的表達在共孵育的不同效靶比及不同時間點條件下出現規(guī)律性的變化;ELISA結果表明,在不同效靶比不同時間點共孵育過程中,PBMC分泌IFN-γ情況呈現規(guī)律性變化,且變化情況與RT-PCR結果相吻合;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表型的結果顯示,PBMC在誘導形成CIK細胞達增殖最高峰前后,細胞表面免疫分子CD3、CD8、CD56的表達顯著提高,PBMC的活性大大增強;RT-PCR結果顯示PBMC在誘導形成CIK細胞達增殖最高峰前后,KIR家族的活化性受體也出現表達升高趨勢,且2DS4基因的表達從弱到強,DAP12基因的表達從無到有。結論: 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KIR家族中的活化性受體起主導作用,且個別基因的表達呈現規(guī)律性變化,DAP12基因有可能是KIR家族中對抗腫瘤的關鍵基因,2DS4有可能是在腫瘤發(fā)生時的重要基因。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KIR家族中的活化性受體起主導作用,且個別基因的表達呈現規(guī)律性變化,DAP12基因有可能是KIR家族中對抗腫瘤的關鍵基因,2DS4有可能是在腫瘤發(fā)生時的重要基因。
參考文獻
- [1] Amanda K. PURDY, Kerry S. CAMPBELL. Natural Killer Cells and Cancer Regulation by the Killer Cell Ig-like Receptors (KIR).Chin J Lung Cancer.2010,13(7):731-743 [3] NicolasAnfossi,Jean-MarcDoisne, Marie-AlixPeyrat. Coordinated Expression of Ig-Like Inhibitory MHC Class I Receptors and Acquisition of Cytotoxic Function in Human CD8+ T Cells.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2004,173:7223-C722 [9] 李長纓、胡彬、劉曉華等.KIR基因的基礎與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9):722-724 [10] 張健、劉義慶、盧志明等. KIR多態(tài)性與相關疾病的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藥.2009,49(31):116-118 [11] 竇立萍、達萬明、黃文榮等. 健康人外周血KIR表達規(guī)律分析[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10,18(1):132-135 [12] 付紹杰,于立新,羅敏等. NK細胞表面免疫球蛋白受體KIR基因的分析[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29(1):109-113 [13] 孟慶國、盧永田、范獻良. 殺傷細胞免疫球蛋白牙膏受體基因多態(tài)性與鼻咽癌的關聯性[J].山東大學耳鼻喉眼學報.2008,3(22):196-199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自從1997年,Uhrberg首次采用PCR-SSP方法對KIR進行了基因分型后,目前共發(fā)現有18個KIR基因,除了15個抑制性和活化性的KIR基因外還包括假基因XV、X和KIR2DP1。 近年來隨著對其分子生物學基礎方面研究的深入,人們對其在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腫瘤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十分關注并進行了大量研究,其中KIR在抗腫瘤方面的研究更是熱點領域。目前國內外的熱點主要集中在KIR的多態(tài)性與某些疾病發(fā)生的易感性與關聯性研究,KIR通過識別表達于靶細胞表面的HLA-1類分子和部分非典型的MHC分子,來調節(jié)NK細胞的殺傷活性,從而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妊娠、移植排斥等生理病理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很多研究者通過實驗論證在某種特定的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基因頻率變化,并提出一些可能的猜想,試圖尋找規(guī)律,KIR中的某些基因也被提出可能跟某些腫瘤或其他疾病存在有統(tǒng)計意義的相關性,目前已有部分研究經過論證,但仍未有權威的證實。KIR基因家族較龐大并且同個家族之間有著很大的同源性,這對于尋找對抗某種疾病的關鍵基因帶來一定的困擾,對于KIR的研究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 對于CIK細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誘導形成CIK細胞實現抗腫瘤過繼免疫治療的方案,它強大的抗瘤活性、廣泛的殺瘤譜和精確的“點射”腫瘤細胞而不傷及正常細胞的特性使它成為一種新的更加有效的生物治療手段。目前CIK細胞療法是近年來經過國內外科學家的共同努力而研制出的一種抗腫瘤細胞活性最強的生物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