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剖析盜版泛濫根源,探求管治新途徑——《鄭州、北京市盜版書籍監(jiān)管現狀及營銷模式調查》調研報告
- 小類:
- 法律
- 簡介:
- 本報告以盜版書的監(jiān)管者、經營者及消費者三方作為調研對象,探求監(jiān)管者的監(jiān)管缺失、經營者的營銷模式以及消費者的消費取向等問題,全面分析問題原因,特別針對監(jiān)管乏力的原因進行了詳細論述,提出了權利壟斷、處罰方式不合理等觀點;同時創(chuàng)新性的論述了經營者營銷方式對盜版書泛濫的影響,兼顧對消費者問卷調查的匯總分析,全面的展示了盜版書籍泛濫的根源,并對根治盜版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 詳細介紹:
- 針對監(jiān)管者,本次調研主要采用訪談的方式,詳細了解監(jiān)管者針對盜版書采用的監(jiān)管方式,并收集相關信息,掌握盜版書籍的監(jiān)管現狀,針對盜版書籍監(jiān)管中的不合理部分進行了分析,特別是對因機構權力分配不合理而產生的權利壟斷問題和處罰方式不科學的問題進行了具體論述;針對經營者,本次調研主要采用走訪的方式,對盜版書市和零售書商進行實地采訪,了解其經營方式和營銷特點,分析營銷模式對盜版書籍能大行其道所起到的突出作用;針對消費者,本次調研主要采用了問卷和采訪的方式,通過對盜版書籍的主要受眾相關信息的收集,了解消費者態(tài)度對盜版書泛濫起到的市場基礎作用。通過對以上三者分析和比較,全面的總結出當代中國盜版書籍泛濫的根本原因,結合以上原因,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法,以期本次調研能為有關部門進行機構改革,提高監(jiān)管效率,保護知識產權提供參考。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探究盜版書籍泛濫的根源,探尋鏟除盜版書籍的有效途徑,并為音像、光碟等出版物的版權保護提供參考。 思路:以盜版書的監(jiān)管者、經營者及消費者三方作為調研對象,探求監(jiān)管者的監(jiān)管缺失、經營者的營銷模式以及消費者的消費取向等問題,全面分析問題原因,對遇到的困惑提出自己的見解,并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法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采用了深度訪談法,輔用統(tǒng)計法、文獻法和問卷法等社會學研究方法 先進性:調研對象周延,從監(jiān)管者、銷售者和消費者三方探求盜版書泛濫的根源,并從法律視角進行剖析 獨特點:指出盜版書籍泛濫源于監(jiān)管機關的權利壟斷、處罰方式不科學,營銷模式“合理”及消費者的支持,整治需從源頭入手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本報告較為全面的揭示了盜版書籍猖獗的根源,對監(jiān)管機關的權利壟斷和處罰方式不科學、盜版書經營者“合理”的營銷手段及消費者的消費趨向都進行了獨到的剖析,為監(jiān)管機關進行機構改革、出臺監(jiān)管措施以及制定有效地針對經營者的懲治手段提供參考,并為相關產業(yè)的盜版防治工作提供指導。對于為打擊盜版,根除盜版,維護知識產權具有現實意義。
作品摘要
- 現今,著作權受保護程度作為反映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已被各國廣泛采納。然而,我國的著作權保護狀況長期為國內外各界所詬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國盜版書泛濫成災,著作權的保護狀況令人堪憂。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保護著作權的法律法規(guī),我國刑法相關罪名也進行了相應了增改,基本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保護著作權的法律體系??墒牵煞ㄒ?guī)的出臺并未能扭轉我國盜版書猖獗泛濫的狀況,著作權保護缺失的情況也未能好轉,反而有惡化的趨勢。其中的原因值得調研探究。本次調研,一方面對監(jiān)管機關的監(jiān)管方式進行調查研究,探明其監(jiān)管狀況,分析其監(jiān)管的不足之處,剖析其監(jiān)管乏力的根源——權利壟斷及處罰方式不合理;另一方面,對盜版書商進行走訪調查,探明其逃避監(jiān)管的手段,分析盜版書商經營模式的特點及其所起的作用和所充當的角色。同時兼顧對消費者的調查,探究消費者在盜版書的態(tài)度和采取的行動,從側面反映監(jiān)管存在困境和盜版書商猖獗的最終原因。并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初步的解決方案。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2010年7月,在第三屆“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中期審核中,被評為“優(yōu)”。 2010年12月,在第三屆“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項目”終期審核中,被評為“良"
參考文獻
- 1、《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 2001年10月27日 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 2002年9月15日 3、《著作權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03年9月1日 4、《鄭州新聞出版局章程》 5、《河南省文化市場稽查暫行辦法》 6、《著作權行政投訴指南》 7、《河南省圖書報刊發(fā)行管理規(guī)定》 8、《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調查方式
- 走訪、問卷、現場采訪、人員介紹、個別交談、?親臨實踐、圖片、照片、書報刊物、影視資料 ?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目前我國盜版書籍泛濫,有相關的論文和報道對其原因進行了評析,但其觀點大多停留于監(jiān)管機關不作為、消費者版權意識淡薄等表面現象,并未能準確地指出其泛濫深層次原因,更沒有從法律角度去分析問題。目前的相關資料,尚未從監(jiān)管機關的權力分配上去分析原因。新聞出版局大權獨攬的權利壟斷結構使得監(jiān)管極為力不從心的現象、行政資源的有限性促使了監(jiān)管機構不愿在盜版書監(jiān)管方面投入過多的情形、處罰方式不科學等多種問題極少被提及。盜版經營者的營銷模式對于盜版書籍的泛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對其所具有的“優(yōu)越性”和“隱蔽性”的特征,目前也沒有系統(tǒng)材料予以闡述。加之國外的版權保護比較到位,不存在我國盜版書泛濫猖獗的情形,能借鑒和參考的國外材料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