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銀耳酸性多糖分離純化及抗氧化機理研究
- 小類:
- 生命科學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目前關于多糖的制備、結構、藥理學、臨床學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經(jīng)得到開發(fā)和應用。但由于分離到的多糖,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未經(jīng)優(yōu)化的雜多糖。加之生長環(huán)境、提取分離技術的不同而造成多糖結構及活性的差異。不利于發(fā)揮多糖的最佳功效,給進一步研究帶來了困難,使在分子水平上闡明其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受到很大限制。 本研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決多糖的純化技術,形成工藝化方案或純品標準,為多糖類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研究提供解決方案。本多糖的純化技術已經(jīng)應用于銀耳、柴胡、川芎、枸杞、牛膝和多種食用菌多糖的研究。 本研究在體外化學模擬建立抗氧化模型對銀耳純一多糖進行篩選。從清除自由基方面的能力來評價多糖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對銀耳多糖進行深入研究,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釋銀耳多糖抗氧化機制,為探索多糖生物學活性研究方案提供參考。
- 詳細介紹:
- 一:首次獲得了銀耳酸性多糖組分TPP2。通過對四川省道地藥材通江銀耳進行提取、分離和主要成分篩選。采用水提醇析法提取多糖,銀耳多糖經(jīng)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層析,獲得了通江銀耳活性多糖成分-TPP2。 二:首次對不同產(chǎn)地的銀耳進行了比較研究。通江銀耳TPP2含量高達95.54%,其它產(chǎn)地銀耳TPP2含量在0.6%~79.25%之間。 三:建立了通江椴木銀耳的簡易鑒別方法。從銀耳的形體和吸水率兩個方面進行鑒別。在形體上,通江椴木銀耳的子實體比其它銀耳的要小且短而密,膠質(zhì)體厚、質(zhì)地較硬,而其它銀耳的子實體較大、膠質(zhì)體薄、質(zhì)地較軟。在吸水率上,椴木銀耳的吸水一般在2~4倍之間,而其它銀耳的吸水率在8倍以上。 四:多糖含量測定方法改進。改進后的方法與老方法相比最大的優(yōu)點是提高了檢測的重現(xiàn)性與準確性。并且簡化了操作(老方法取樣四次,新方法取樣兩次),這樣減少了偶然誤差和系統(tǒng)誤差的產(chǎn)生,有利于用于實際工作中對糖的檢測。 五:TPP2體外抗氧化試驗。以清除羥基自由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和對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試驗,建立體外試驗模型。體外實驗表明,TPP2清除羥基自由基EC50為66.5?g/mL;TPP2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O2-?)EC50為 0.264 mg/ml。TPP2抗氧化能力優(yōu)于VE,接近VC。 六:TPP2清除自由基作用機制初探。TPP2可以通過捕捉脂質(zhì)過氧化鏈式反應中產(chǎn)生的自由基,達到對自由基的直接清除作用;TPP2通過與產(chǎn)生自由基所必需的金屬離子發(fā)生絡合作用,對自由基起間接清除作用。TPP2可通過提高SOD、GSH - 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從而發(fā)揮抗氧化的作用。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研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決多糖的純化技術,形成工藝化方案或純品標準,為多糖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研究提供解決方案。 本研究在體外化學模擬建立抗氧化模型對銀耳純一多糖進行篩選,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釋銀耳多糖抗氧化機制,為探索多糖生物學活性研究方案提供參考。 銀耳多糖的分離及含量測定→多糖的純化→銀耳多糖的單糖組成→多糖抗氧化體系建立→銀耳多糖抗氧化能力評價→多糖抗氧化機理初探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一:通過對銀耳多糖進行分離純化,首次獲得了銀耳酸性多糖組分TPP2。 二:首次對不同產(chǎn)地的銀耳進行了比較研究。通江銀耳TPP2含量最高。 三:從銀耳的形體和吸水率兩個方面,建立了通江椴木銀耳的簡易鑒別方法。 四:對多糖含量測定方法進行了改進。簡化了操作、提高了檢測的重現(xiàn)性與準確性。 五:以清除自由基和對油脂的抗氧化能力試驗,建立體外試驗模型。對TPP2清除自由基作用機制進行了初步探索。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建立了通江椴木銀耳的簡易鑒別方法,已經(jīng)被巴中市通江縣采用。該項工作填補了國內(nèi)空白。 改進了多糖含量測定方法,檢測的重現(xiàn)性與準確性高。目前,已經(jīng)在我校重點實驗室的多糖研究中成為標準方法。并被《生物化學實驗》在教學中采用。 多糖純化技術已經(jīng)應用于柴胡、川芎、枸杞、牛膝和多種食用菌多糖的研究。 在體外化學模擬建立抗氧化模型,解釋銀耳多糖抗氧化機制,為探索多糖生物學活性研究方案提供參考。
學術論文摘要
- 目前關于多糖的制備、結構、藥理學、臨床學等方面已有大量研究,其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已經(jīng)得到開發(fā)和應用。但由于分離到的多糖,大多數(shù)都是一些未經(jīng)優(yōu)化的雜多糖。加之生長環(huán)境、提取分離技術的不同而造成多糖結構及活性的差異。不利于發(fā)揮多糖的最佳功效,給進一步研究帶來了困難,使在分子水平上闡明其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受到很大限制。 本研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決多糖的純化技術,形成工藝化方案或純品標準,為多糖類生物活性物質(zhì)的研究提供解決方案。本多糖的純化技術已經(jīng)應用于銀耳、柴胡、川芎、枸杞、牛膝和多種食用菌多糖的研究。 本研究在體外化學模擬建立抗氧化模型對銀耳純一多糖進行篩選。從清除自由基方面的能力來評價多糖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對銀耳多糖進行深入研究,并綜合利用現(xiàn)代分析手段,解釋銀耳多糖抗氧化機制,為探索多糖生物學活性研究方案提供參考。
獲獎情況
- [1]顏軍,徐光域,郭曉強等.銀耳粗多糖的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科學,2005,26(9):169-172; [2]顏軍,郭曉強,徐光域等.銀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成都大學學報,2006,25(1):35-38; [3] 2007年,通江銀耳質(zhì)量標準研究及產(chǎn)品開發(fā),獲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4] 2007年,通江銀耳質(zhì)量標準研究及產(chǎn)品開發(fā),獲成都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5] 2008年,一種速溶銀耳粉的制備方法和所制得的速溶銀耳粉,獲國家專利授權。
鑒定結果
- 該項目不僅建立了通江銀耳的質(zhì)量標準,而且研制成套實用技術三套,專利1項,論文9篇,是一項在中藥藥食同源領域研究難度大,技術含量高,應用效益好,推廣前景廣闊的成果,在國內(nèi)同類研究中居領先水平。
參考文獻
- [1]夏爾寧,陳瓊華.銀耳子實體多糖的分離、分析及生物活性[J].真菌學報,1988 ,7 (7) :166-174. [2]顏軍,徐光域,郭曉強等.銀耳粗多糖的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食品科學,2005,26(9):169-172. [3]顏軍,郭曉強,徐光域等.銀耳多糖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成都大學學報,2006,25(1):35-38. [4]顏軍,郭曉強,鄔曉勇等. 非衍生化HPLC法分析銀耳多糖中單糖組成的初步研究,食品科學,2007,28(7):446-449. [5]Masaki H, Kaluta M.Studies on interrelation of structureand antitumor effects of polysaccharide[J ]. Car Res , 1981 ,92 : 115-129. [6]Nanba H, Kuroda H.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an antitumorpolysaccharide in mycelia of Cochliobol us myabernus [ J ].Chem Pharm Bull , 1987 (3) : 1285-12881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來,銀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免疫增強及其機制上,銀耳的諸多生理活性(包括抗腫瘤在內(nèi))都是建立在多糖對免疫增強的基礎上。癌癥的發(fā)生和人體衰老是多因素引起的多階段過程,自由基學說是主要學說之一?;谧杂苫鶎W說,活性自由基在復雜的多階段癌變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人體補充適量的自由基清除劑是抗衰老的主要措施之一。清除自由基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多糖研究的層次與水平,還遠遠落后于蛋白質(zhì)和核酸,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多糖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體內(nèi)代謝過程與作用機制尚未闡明。限制多糖研究的主要“瓶頸”問題是多糖的分析手段欠缺與構效關系不明確,從而導致難以在分子水平闡明藥理作用和作用機制。 1.銀耳多糖現(xiàn)有分離純化方法和手段 近年來,文獻資料關于多糖的分離純化的報道很多,但方法大多雷同。課題組在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由于銀耳多糖的分子量巨大。目前的分離方法一般是采用柱分離的手段。 首先,采用DEAE-纖維素柱色譜法,不僅可以分離多糖,而且能達到脫色的目的。然后,采用凝膠柱色譜法,根據(jù)多糖分子大小和形狀的不同實現(xiàn)分離,以不同濃度的鹽溶液和緩沖溶液作為洗脫劑,使不同大小的多糖分子得到分離純化。 測定多糖純度的方法有很多,如電泳主要是采用醋酸纖維薄膜電泳、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玻璃纖維紙電泳等。另外,常采用的是色譜技術,以各種凝膠的柱色譜較好,必須得到單一對稱狹窄的峰。但由于多糖結構的復雜性,給多糖的純度鑒定帶來了很多困難。多糖的電泳所檢查的帶一般都較寬。色譜法則應該用三種以上的色譜系統(tǒng)證明樣品的純度。 2.多糖的生物功能可以測定,但反應機制并不清楚,缺乏分析手段。 文獻報道,多糖具有較多的生物功能且作用明顯。要評價多糖的生物活性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清除自由基的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但無論是體外模型還是動物實驗,其主要作用是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進行評價。雖然報道了很多多糖都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但其作用機理不明。目前,還未見采用這些模型來進行銀耳多糖抗氧化機理研究的報道。究其原因是對反應機理的研究手段的欠缺。 綜上所述,長期研究發(fā)現(xiàn),銀耳多糖又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因此,有必要對銀耳多糖進行生物活性篩選,深入研究活性銀耳多糖的序列結構,為銀耳多糖生物活性的機理闡釋、構效關系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