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中厚煤層風橋施工工藝改進的初探
- 小類:
- 能源化工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中厚煤層中進行風橋施工是礦山常見的一項工作,這工作施工難度較大,工藝復雜,對風橋安全正常施工期間,嚴重影響其它主巷的正常作業(yè),本文就是對風橋通過大巷時的施工工藝做一簡單探討以供參考。
- 詳細介紹:
- 1、作臨時支護 在運輸下山確定好兩巷的貫通交點,運輸下山兩邦進行擴邦,按設計要求砌“三七”磚墻,墻高2m(設計2.3m),見圖1。墻的長度為5m,兩邊超出上面巷道邦0.9m,墻上鋪設4.7米長的11#工字鋼,間距0.2m;工字鋼上方鋪5㎝厚長木板,見圖1和圖2。二者十字布設,木板緊密排列,木板與工字鋼間用木楔打牢,工字鋼兩頭用磚砌實,在巷道兩邦相距500㎜的地方用6分鋼絲繩將所有工字鋼捆為一體,同時在工字鋼下避開皮帶和道軌的地方打設點柱以加強支護。 2、回風巷的掘進 回風巷掘進時,嚴格按測量組給定的中、腰線施工,首先掘進巷道的上半部分,實行淺打眼少裝藥,一次布置5個 炮眼,每個炮眼裝藥100克。上部掘進完成后,頂板做錨-網-索永久支護,頂部采用螺紋鋼高強度錨桿,長度2.4米,底部采用圓鋼錨桿,長度2.0米,錨索長6.3米。然后掘下部巷道,下部巷道由于上部掘進時放炮沖擊波作用,已產生大量裂縫,待掘到設計位置時,采用風鎬將下半部分逐漸破碎并清除掉。 3、永久支護 風橋上部全部掘通后,將臨時支護的中間3.2m拆掉,按設計要求將磚墻砌至2.3m高,鋪設工字鋼,下面做好模型板,用混泥土澆注,繼續(xù)向前掘進。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中厚煤層中進行風橋施工是礦山常見的一項工作,這工作施工難度較大,工藝復雜,對風橋安全正常施工期間,嚴重影響其它主巷的正常作業(yè),本文就是對風橋通過大巷時的施工工藝做一簡單探討以供參考。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與傳統(tǒng)直接放頂做風橋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優(yōu)點: 1、避免了通常作業(yè)時的大面積空頂。 2、避免了直接放頂做風橋時,巷道全高5米,打眼難度大的問題。 3、因回風巷掘進時下部采用風鎬落煤,從而防止了放炮時沖擊波直接對工字鋼的沖擊危害。 4、從工期上講直接放頂做風橋約需五個班,而此工藝回風巷與運輸下山平行作業(yè),不影響運輸下山的正常作業(yè)??s短了準備工期。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采用此工藝避免了通常作業(yè)時的大面積空頂可以有效提高作業(yè)面工人的安全性,防止了放炮時沖擊波直接對工字鋼的沖擊危害。可以減少設備的損壞,并且縮短了準備工期。
學術論文摘要
- 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獲獎情況
- 本作品在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6期發(fā)表
鑒定結果
- 在施工風橋時在條件允許時采取上述工藝,安全和生產環(huán)節(jié)上考慮確實可行。
參考文獻
- 山東煤炭科技2010年06期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現階段中厚煤層風橋施工工藝采用直接放頂做風橋,有一定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