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科學發(fā)展觀視野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建設——以“甘熙宅第”南京非遺博物館為例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本文筆者根據(jù)甘熙宅第——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暨民俗博物館及其周邊地區(qū)現(xiàn)狀調查,嘗試擬定南京非遺博物館規(guī)劃方案,力圖以該典型地方非遺博物館為例,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保護模式科學發(fā)展道路。
- 詳細介紹:
- 非遺博物館建設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種重要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使用,甘家大院作為本土非遺博物館建設大環(huán)境中的一點,是具有普適性、代表性和特殊性的。以點及面,我們希望從中窺視出全國各地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特色的博物館的發(fā)展過程和必然趨勢,同時該非遺博物館發(fā)展實施過程中的諸多方法和案例在其它領域同樣具有可鑒性。總之,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地方非遺博物館應積極參與其中,結合實際按照科學發(fā)展的道路,成為自覺的開拓者和保護者。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通過調查“甘熙宅第”南京非遺博物館,以此為例探索非遺資源的博物館管理保護模式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文筆者根據(jù)甘熙宅第——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暨民俗博物館及其周邊地區(qū)現(xiàn)狀調查,參考多處非遺博物館相關資料,找尋現(xiàn)在普遍存在的非遺博物館名存實亡的問題所在,探索非遺資源的博物館管理保護模式。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建設非遺博物館來保護非遺資源的方式在全球廣泛使用,我國從省到市再到縣幾乎都有自己的非遺博物館。而許多博物館雖然掛著非遺博物館的牌子,也把部分非遺請進了博物館可到底應該如何來保護非遺博物館,確不得而知。本文力圖南京非遺博物館該典型地方非遺博物館為例,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保護模式科學發(fā)展道路。
作品摘要
- 本文筆者根據(jù)甘熙宅第——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暨民俗博物館及其周邊地區(qū)現(xiàn)狀調查,嘗試擬定南京非遺博物館規(guī)劃方案,力圖以該典型地方非遺博物館為例,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保護模式科學發(fā)展道路。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暫無
參考文獻
- [1] 肖坤冰.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從概念到實踐——以“藏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尼洋閣的項目實施過程為例[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 [2] 水默.一群人與一個街區(qū)的抗爭[J].建筑與文化,2009(12). [3] 付啟元.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研究[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08(2). [4]周星辰.簡析當代甘家大院中的藝術產業(yè)化[J].視覺藝術市場研究, 2010(2). [5]劉碧虹.地方綜合性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J].東方博物, 2010(3).
調查方式
- █走訪 □問卷 █現(xiàn)場采訪 █人員介紹 █個別交談 █親臨實踐 □會議 █圖片、照片 █書報刊物 □統(tǒng)計報表 □影視資料 □文件 □集體組織 █自發(fā)□其它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幾年,隨著世界范圍內對“非遺”保護問題的重視,大家對其關注和熱情日益高漲。我國非遺保護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國家政府已出臺了一系列的保護措施。2011年2月25日我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正式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標志著我國的非遺保護事業(yè)進入了新的高峰。目前我國“非遺”保護已經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這樣一個格局, 建設非遺博物館來保護非遺資源的方式在全球廣泛使用,我國從省到市再到縣幾乎都有自己的非遺博物館。然而博物館應該如何來保護非遺項目,卻不得而知,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1、非遺博物館名不符實,往往由其他館所臨時掛牌而建,并沒有真正的的非遺展示系統(tǒng);2、館藏非遺項目太少,很多亟待保護展示的項目不能有效展出;3、非遺博物館多為民間自發(fā)形成,往往自生自滅不能長效;4、展示方式不科學,非物質遺產往往以傳統(tǒng)模式展出,不能展現(xiàn)其文化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