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河南省大學生性別教育現(xiàn)狀調查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性別教育始于國外20世紀60年代的女權運動,經(jīng)過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和生理性別教育同樣重要的教育學科。 我國性別教育起步較晚,在很多地方還沒有開展,河南省高校的性別教育還是處于幾近空白階段,高校面臨的很多學生管理問題,如性行為、過度消費、中性取向等,都與社會性別教育有很大聯(lián)系。通過河南省部分高校學生采樣調查,從性別教育的角度探尋大學生因性別差異而產(chǎn)生的社會問題。
- 詳細介紹:
-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傳媒的開放,“韓流”、“偽娘”、“中性化”等現(xiàn)象開始在社會上興起,這些和傳統(tǒng)文化差異較大的現(xiàn)象直接影響著青年的身心發(fā)展。 大學時期是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大學生性別角色選擇和準備的時期,他們面臨性別角色選擇定位的困惑和焦慮。大學生的性別觀念及性別行為和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品質和思想覺悟等諸要素一起,構成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涵,重視對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性別角色定位的教育和培養(yǎng),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認同,塑造健康的人格,無論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還是對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都是極為重要的。 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性別差異也是現(xiàn)在高校學生面臨的情感、生活、就業(yè)等方面最根本的問題,我們希望通過調查達到: 1、了解河南省高校性別教育開展的真實狀況 2、了解河南省大學生性別觀點和知識需求 3、探尋性別教育中存在問題以及解決途徑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了解構教育中的性別不平等現(xiàn)象,特別是高校教育當中出現(xiàn)的性別教育缺失現(xiàn)象,減少因性別差異而帶來的各種歧視,引導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性別意識,為未來河南高校的性別教育提供參考。 基本思路:以問卷調查和實際訪談的方式,在河南省部分地區(qū)高校就有關性別教育方面進行調查,調查涉及大學生對性別的區(qū)分理解、性知識的獲取以及性別差異帶來的社會問題,通過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來提出相應的對策。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 1、有效性。本次調查發(fā)放問卷2700份,有效率91%;直接采訪對象261人。2、廣泛性。調查有效對象為河南省在校大學生共2511人,涵蓋綜合類、師范類、農(nóng)林類、財經(jīng)類,等不同學科、不同年級3、時效性。能夠反映最新的現(xiàn)實情況,有很強時效性 創(chuàng)新之處: 大學生性別教育在很多高校教育中屬于空白,河南省高校幾乎沒有開設專門的性別教育課程,需要有資料為高校提供參考。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應用價值 1、從性別教育的角度去看待和處理大學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增加心理受挫能力。 2、更好的解釋在高校校園中出現(xiàn)的不和諧的學生行為表現(xiàn),及時矯正一些極端行為的發(fā)生。 3、為社會從底源頭上緩解就業(yè)過程的男女不正常現(xiàn)現(xiàn)實意義 查找教育過程當中的缺失,在教育過程中樹立性別角色意識和性別認同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為河南高校的教育提供一點參考
作品摘要
- 大學時期是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時期,也是大學生性別角色選擇和準備的時期,大學生面臨性別角色選擇定位的困惑和焦慮。大學生的性別觀念及性別行為和他們的文化修養(yǎng)、道德品質和思想覺悟等諸要素一起,構成大學生素質的重要內涵。重視對這一時期的大學生性別角色定位的教育和培養(yǎng),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認同,塑造健康的人格,無論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還是對社會的男女比例穩(wěn)定都是極為重要的。然而,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河南省高校在教育方式、開展形式、教育內容還有師資隊伍還有教育環(huán)境存在缺失,通過采取對策來改變現(xiàn)狀。 課堂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關于性別教育知識的主要空間,高校教師對新觀念,新知識的接觸比一般人群要多而且要快。教師作為傳授新知識的主力軍,更加決定了當前應該強化性別教育,促進男女平等以及和諧共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期待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能夠擺脫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分工,不再拘泥于舊的性別觀念,以自立、自強、自信的心態(tài)尋求更高層次的發(fā)展,并帶動全社會對性別教育的關注。各高校更應努力使性別教育課程進一步規(guī)范化和科學化,推出一套正規(guī)的書籍進入高校性別教育的課堂,還應在一定時期內進行相關的師資培訓。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莫銀火,不可或缺的性別教育[J],班主任.2009.06 【2】廉楓,大學生性別教育略論[M],教書育人.2008.02 【3】胡曉紅性別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長點[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4 【4】高靚,性別教育教什么[J],少年兒童研究.2005.12 【5】關幼萌 楊可 任一明, 國內近十年性別教育研究綜述[J].高教高職研究,2010.06 【6】閆玉,對師范院校女大學生性別教育的幾點思考,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J],2006,05 【7】烏尼日,趙秀娥社會性別教育進入高校課堂的點滴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4 【8】王蕾蕾,社會性別教育對大學生就業(yè)觀念的影響[J]. 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10.09 【9】李蘇建、吳人鋼、徐惠霞, 某校理科與文科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 【10】梅錦榮、隋玉杰,大學生的求助傾向[J],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調查方式
- ■走訪 ■問卷 ■現(xiàn)場采訪 □人員介紹 ■個別交談 ■親臨實踐 ■會議 ■圖片、照片 □書報刊物 ■統(tǒng)計報表 ■影視資料 ■文件 ■集體組織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在國內,專門對于大學生性別教育進行研究的不多,我國將近40所高校開設了女性教育課程,即使開設這門課程也是以社會學進行開設的,性別教育知識是其中很小的一個部分,重視度不高。國內當前缺乏比較新鮮、切合大學生需求的教程,許多多準教師的性別意識從未被啟迪和警醒,并以性別盲的角色走進了高校教育者的隊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不針對兩性差異進行兩性能力的教育與培養(yǎng),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意識的呈現(xiàn)缺乏系統(tǒng)性。不少教師總會有意無意地對男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渴望,有意無意地宣揚男強女弱、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內等性別歧視意識,而教師的言行又以高度的權威性和正統(tǒng)性影響學生形成性別模式。在社會快速變遷、各種新問題層出不窮之際,教師從不檢視自己對兩性所持的觀念和態(tài)度,往往也缺乏多元開放的態(tài)度與能力去及時有效地處理日常教學活動中的性別問題,反而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國外關于性別教育的研究開展的較早,這種理論產(chǎn)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西方女權主義運動,也被稱為第二次女權運動。社會性別理論是女權運動發(fā)展出來的一個核心理論,最初是為了探討女性的社會地位和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90年代以后,社會性別研究大會在世界范圍內連接舉辦,真正的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性別教育更多的是受到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關注,社會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本姆,社會文化決定論格里特?米得根等都對性別教育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國外的性別教育從兒童時期就開始,從心理學、社會學的角度開始培養(yǎng)男女的性別意識,由生理性別過渡到社會性別,從根本上促進了男女平等,解決了很多因性別差異帶來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關于性別教育的研究主要從少數(shù)民族、高等教育、就業(yè)、啟蒙教育、農(nóng)村入學比例、女性主義等視角進行了分析探討,呈現(xiàn)了我國教育在入學制度方面的平等程度,但關注的人較少,而且教育的內容涉及范圍過于狹窄,再由于入學后的教育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受教育者的流失,并且在學校教育結束后,就業(yè)情況是反映性別教育的一個重要指標。 因此,這一方面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