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簡易實用井下救生器
- 小類:
- 機械與控制
- 大類:
- 科技發(fā)明制作B類
- 簡介:
- 該項目是針對現階段各種落井事故頻發(fā),而井下救生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而提出的。專門針對小口徑深井事故設計,結構簡單:主要由井上控制器、井下固定架、旋轉抓手、監(jiān)視照明設備、救生輔助設備四部分構成。該項目的推廣有望提高消防隊執(zhí)行井下救生任務時的效率和成功率,并且解決了救生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自身的安全問題。
- 詳細介紹:
- 該項目是針對現階段各種落井事故頻發(fā),而井下救生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而提出的。該項目有以下突出優(yōu)點: 1、結構簡單。專門針對小口徑深井事故設計,主要由井上控制器、井下固定架、旋轉抓手、監(jiān)視照明設備、救生輔助設備五部分構成。 2、適應性強。該作品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對井下部分的操作及控制完全由拉線完成,這樣也增添了該裝置的可靠性,并降低了其對電力依賴性,提高了對惡劣的野外救生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可謂另辟蹊徑。 3、性價比高。價格低,便于推廣,使用方便簡易、體積小易攜帶,對復雜的野外救生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結構簡單維護容易,便于長期儲存。該項目的推廣有望提高消防隊執(zhí)行井下救生任務時的效率和成功率,并且解決了救生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自身的安全問題,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4、市場競爭力強。目前市場上尚無此類產品的生產供應,屬于市場空白狀態(tài),且目前國內落井事故屢見報端,各種落井事故層出不窮,因此相關方面的需求也十分的龐大。有利于產品的推廣與廣泛應用。
作品專業(yè)信息
設計、發(fā)明的目的和基本思路、創(chuàng)新點、技術關鍵和主要技術指標
- 該項目是針對現階段各種落井事故頻發(fā),而井下救生設備和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而提出的。該設備制造簡單,成本低,使用方便、體積小易攜帶,救生效率高,該項目的推廣有望提高消防隊執(zhí)行井下救生任務時的效率和成功率,并且解決了救生人員執(zhí)行任務時自身的安全問題。 專門針對小口徑深井事故設計,該設備采用純機械傳動,安全可靠,價格低,便于推廣,對復雜的野外救生環(huán)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結構簡單維護容易,便于長期儲存。
科學性、先進性
- 該設備主要由井上控制器、井下固定架、旋轉抓手、監(jiān)視照明設備、救生繩五部分構成。對井下部分的控制由井上控制器實現,純機械傳動,安全可靠。 市場上還未出現同類救生產品,其它處于試驗階段的產品,如張志國的井下救生器(專利號 ZL 200720153544.7)等,大多未考慮野外救生環(huán)境的特殊性及復雜性,存在過多的依賴電力或后期不易維護,成本過于昂貴等先天缺陷,因此不易推廣。而該作品充分考慮了這些因素,或能填補市場空白。
獲獎情況及鑒定結果
- 2011年4月12日在第九屆挑戰(zhàn)杯河南農業(yè)大學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獲一等獎。
作品所處階段
- 實驗室階段
技術轉讓方式
- 無
作品可展示的形式
- 模型和圖紙
使用說明,技術特點和優(yōu)勢,適應范圍,推廣前景的技術性說明,市場分析,經濟效益預測
- 本產品在進行救援時,在井上調節(jié)好相應的桿件夾角后將該裝置置于井下固定,井上操作人員通過井下裝置上的燈光照明及觀察系統辨明井下人員情況,操作旋轉抓手并控制抓手的打開使其準確的抓住被救人員的四肢后縮緊。當井下人員確定已經被安全固定后,操作人員將操縱裝置使其支撐板與井面分離并在井上救援人員的拉動下使被救人員與裝置一同拉出井口。該產品具有生產成本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適用于井口直徑大小在300mm--800mm范圍,如有需要甚至可以更大,可適應野外工作條件。(后附詳細說明) 目前市場上尚無此類產品的生產供應,屬于市場空白狀態(tài),且目前國內落井事故屢見報端,各種落井事故層出不窮,因此相關方面的需求也十分的龐大。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根據相關資料的搜尋,我們發(fā)現目前國內市場上尚無制造和銷售此類型的救生設備,大多數救生設備為大中小型煤礦救生而設計,例如佳翰實業(yè)(深圳)有限公司的礦井救生倉(專利號: 201029216084),而對于我國時常發(fā)生的普通水井落井事故的救生設備的研究較少。從近年來媒體報道的一些落井事故的解決方法來看,由于該項救生設備十分缺乏,救援人員不得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調用大型挖掘機將井整個挖出才能將人員救出!而這類救生方法效率低、實用性差,也很難保證井下受困人員的生命安全,甚至有些救生方法還會危及施救者的自身安全。因此本項目的制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為之后的井下救援工作帶來一定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