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現(xiàn)狀及對策的調查研究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通過對廣西平樂縣沙子鎮(zhèn)和恭城縣蓮花鎮(zhèn)基層干部調查訪談和實地考察,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對桂北農村基層政權干部工作壓力基本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真實再現(xiàn)了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具體表征,分析了影響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緩解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深化“農事村辦”經(jīng)驗做法的對策和建議。
- 詳細介紹:
- 調查報告采取理論研究和實地調查相結合的方法,真實地走近“鄉(xiāng)土”,“貼近”農村。調查團隊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歷時10天對桂林市恭城縣紅巖村等2個村鎮(zhèn)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基本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真實再現(xiàn)了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具體表征,分析了影響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緩解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對策和建議。具有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的創(chuàng)新。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農村基層政權干部作用的發(fā)揮直接關系到農村的前途命運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責任越大,其壓力也愈大。所以,緩解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是一個急需被關注的問題。筆者以2010年暑假于桂林市2個縣2個鄉(xiāng)鎮(zhèn)所獲取的調查資料為分析藍本,以求管窺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狀況,并期望通過調研能對緩解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系統(tǒng)詳實地對桂北農村基層政權干部工作壓力基本狀況進行深入調研,分析了影響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緩解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對策和建議。具有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上的創(chuàng)新。 2、綜合運用教育學、社會學、歷史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理論,在研究基礎和方法上具有創(chuàng)新。 3、對策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從理論來說,農村干群關系問題已經(jīng)成為透視農村社會政策與社會管理的一個良好視角。選擇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作為研究對象,其學術層面的意義在于促進農村群眾工作、干群關系研究,思想政治工作實踐領域(非智力領域與村鎮(zhèn)干部工作領域)開發(fā)研究和農村群眾工作的功能性研究;而在應用層面的意義則在于拓展農村基礎干部群眾工作內涵和外延,從而為黨政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現(xiàn)實依據(jù),為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借鑒與啟迪。
作品摘要
- 通過對廣西平樂縣沙子鎮(zhèn)和恭城縣蓮花鎮(zhèn)基層干部調查訪談和實地考察,運用思想政治教育視角對桂北農村基層政權干部工作壓力基本狀況進行深入調研,真實再現(xiàn)了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具體表征,分析了影響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緩解桂北農村基層干部工作壓力,提高精神生活質量,深化“農事村辦”經(jīng)驗做法的對策和建議。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 楊繼繩.鄧小平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二十年紀實(下)[M].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版,第564頁. ??? 段愛勤.和諧視角下密切農村黨群干群關系問題研究[J],科學社會主義,2009年第2期第61-64頁. ??? 青平、李崇光、關恒達.中國農村基層干部組織支持期望實證分析[J],社會主義研究,2009年第2期第104-108頁. ??? 邢鋒等.走進鄉(xiāng)土中國[M].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第387頁. ???龍海平.關于“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概念的思辨[J],學術論壇,2010年第8期. ???毛澤東.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M].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4頁. ???[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8.第9-10頁. ???龍海平. 和諧村鎮(zhèn)建設必須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桂北16個村莊的田野考察[J]. 湖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 ???鄭永廷.論精神文化的發(fā)展趨向與方式———兼談精神生活的豐富與提高[J],思想教育研究,2009年第8期第19頁. ????夏學鑾.緩解精神壓力十二法[J],中國青年研究,2003年第3期第49-50頁.
調查方式
- 走訪,問卷,現(xiàn)場采訪、個人交談、集體組織。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國內對農村干群關系問題的研究主要側重于社會學、經(jīng)濟學、法律制度、行政政策等顯性層面, 而從思想政治教育學角度對干部群眾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等微觀層面進行專門研究則顯得薄弱,文獻搜集和借鑒比較困難。從調查報告看,中共湖南省委組織部課題組《新形勢下黨群干群關系的調查與思考》(2001)、中共鄭州市委宣傳部課題組《改善當前農村干群關系的對策》(2004)、對湖北13個鄉(xiāng)(鎮(zhèn)、辦)進行的調查。無論是來自基層干部的選擇答案還是來自對群眾的了解和對有關部門的走訪,都從不同角度把當前農村的社會矛盾聚焦到干群關系上來。 從文獻檢索來看,較系統(tǒng)研究農村干群關系協(xié)調機制的學者有張富良。他的《對轉型期中國農村干群關系協(xié)調機制的思考》(2003)等論文從協(xié)調載體、功能、成本、機制等因素分析了農村干群關系協(xié)調機制的失靈現(xiàn)象。在張富良的研究基礎上,劉增祿《農村干群矛盾的成因及其化解》(2005)、張秀珍《對社會學視角下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的思考》(2007)等論文對新時期農村干群矛盾的原因、特點及對策進行了探討。一些學者分析了農村干群矛盾的主客體及性質。認為農村干群矛盾主要是指農村管理者階層和農業(yè)勞動者階層之間的矛盾;鄉(xiāng)村干部與群眾之間的矛盾、基層政權與農民群眾的矛盾(楊毓培、陳代昌《縣級領導與管理》(2002));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村社干部—農民多層級的干群矛盾關系(張麗君《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干群矛盾的演化》(2008))其間,有學者的研究涉及干群矛盾引起的農村群體性事件問題。主要有于建嶸《中國的社會泄憤事件與管治困境》(2008)。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運行必然強調政府的責任,如新加坡和法國的國家干預策略、美國的政府指導調控;英國強調大眾媒體、中介組織的責任。 總的來看,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1)研究主要集中于干群矛盾的問題與特點,對干群矛盾癥結的研究不夠全面和深入。 (2)目前著眼于我國西部地區(qū)農村干群矛盾問題的研究幾乎未見。從貴州甕安事件到云南孟連事件,再到湖北石首事件,說明群體性事件又是干群矛盾的集中體現(xiàn)和爆發(fā)。而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能夠把思想政治教育內部存在著的某些不協(xié)調的關系及其運行過程中發(fā)生的某種障礙,并盡可能地加以調整或排除。我黨長期積累的加強和改進農村干群關系的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值得借鑒,但少有學者進行歸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