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鄭州市降水量極值分布研究
- 小類:
- 數(shù)理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討論了皮爾遜Ⅲ型分布等的性質(zhì),采用矩法對參數(shù)進行估計,并通過皮爾遜適度檢驗比較了它們的擬合效果。參照檢驗結果,結合以往對鄭州降水極值的研究,最后得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較好的遵循Gumbel分布。由Gumbel分布預測出五十年一遇及百年一遇的降水量。研究成果加深了對鄭州市降水極值的變化規(guī)律認識,對于城市防洪及工程設計與維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 詳細介紹:
- 利用鄭州市1951~2008年各年最大日降水量的記錄,運用水文頻率分析法,找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所服從的概率分布。討論了皮爾遜Ⅲ型分布、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Gumbel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性質(zhì),采用矩法對參數(shù)進行估計,并通過皮爾遜適度檢驗比較了它們的擬合效果。參照檢驗結果,結合以往對鄭州降水極值的研究,最后得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較好的遵循Gumbel分布。由Gumbel分布預測出百年一遇的降水量為184.55毫米,五十年一遇的降水量為166.78毫米。研究成果加深了對鄭州市降水極值的變化規(guī)律認識,對于城市防洪及工程設計與維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建立并驗證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較好的水文極值分布,加深對鄭州市降水極值的變化規(guī)律認識,希望對于城市防洪及工程設計與維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基本思路:首先討論皮爾遜Ⅲ型分布等的性質(zhì),采用矩法對參數(shù)進行估計,并通過皮爾遜適度檢驗比較它們的擬合效果。參照檢驗結果,結合以往對鄭州降水極值的研究,得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的最優(yōu)極值分布,運用幾何分布等對鄭州市未來降水量進行預測。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以皮爾遜Ⅲ型分布等常用的極值分布作為理論研究基礎,利用矩估計法估計其中的參數(shù),對鄭州市降水極值有科學的預測作用。 獨到之處:選取數(shù)據(jù)時以每年的日最大降水量為研究對象,運用極值分布預測出了未來時間內(nèi)發(fā)生暴雨的概率,與以往的以每年的降水量作為時間序列預測未來幾年的降水量相比,具有一定的獨到性。 先進性:采用比較先進的Gumbel極值分布,首次對鄭州市降水量進行預測。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1.采用水文極值分布中的皮爾遜Ⅲ型分布等四種極值分布,運用矩估計進行參數(shù)估計。 2.本研究打破了以往只以每年降水量來預測未來發(fā)生降雨災害的單一性,選用每年日最大降水量,運用極值分布更能準確的預測出未來的日最大降水量概率,具有很好的創(chuàng)新性。 3預測了未來5年內(nèi)發(fā)生暴雨的概率很高,10年內(nèi)發(fā)生大暴雨的可能性較大。這樣對修建防洪工程和對農(nóng)田防洪或者抗旱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學術論文摘要
- 利用鄭州市1951~2008年各年最大日降水量的記錄,運用水文頻率分析法,找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所服從的概率分布。討論了皮爾遜Ⅲ型分布、對數(shù)正態(tài)分布、Gumbel分布和Weibull分布的性質(zhì),采用矩法對參數(shù)進行估計,并通過皮爾遜適度檢驗比較了它們的擬合效果。參照檢驗結果,結合以往對鄭州降水極值的研究,最后得出鄭州市最大日降水量較好的遵循Gumbel分布。由Gumbel分布預測出百年一遇的降水量為184.55毫米,五十年一遇的降水量為166.78毫米。研究成果加深了對鄭州市降水極值的變化規(guī)律認識,對于城市防洪及工程設計與維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金光炎.水文統(tǒng)計原理與方法[M].北京:中國工業(yè)出版社,1964. 【2】金光炎.水文水資源分析研究[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 【3】朱爾明.20世紀中國學術大典水利學[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4】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水文研究所.水文計算經(jīng)驗匯編[C].北京: 水利出版社.1958. 【5】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文研究所.水文計算經(jīng)驗匯編,第二集[C].北京:中國工業(yè)出版社.1964. 【6】陳家琦編譯.蘇聯(lián)水文界關于水文學發(fā)展方向的學術爭論.水利譯叢[C].1957. 【7】謝志清,姜愛軍等.長江三角洲強降水過程年極值分布特征研究[J].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5,4:267~273. 【8】葉守澤,詹道江.工程水文學[M].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6年8月. 【9】金光炎.廣義極值分布及其在水文中的應用[J].水文.1998,2:9~10. 【10】葛吉琦.用威布爾分布進行水文頻率計算的探討[J].人民長江.1990,2:18~25.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本次研究采用的方法是傳統(tǒng)的水文頻率分析法,水文頻率分析法約始于1880~1890年,美國的Herschel和Rafter首先應用了頻率曲線(當時稱為歷時曲線)。 1921年,Hall設想用皮爾遜曲線族來配適水文資料。1924年,F(xiàn)oster提出了應用皮爾遜型曲線的方法,并制成了離均系數(shù) 值表,給頻率計算帶來了方便,并得到廣泛應用【2】。 我國最早研究,始于上個世紀30年代初期。須愷、周鎮(zhèn)倫,吳明愿、陳椿庭、謝家澤、黃萬里、劉光文學者發(fā)表一系列論文,進一步引進歐美的工程水文計算方法,通過水文頻率分析途徑,研究北京等地的雨量和黃河的洪水等水文變量的變化特性。 1955~1956年,林平一、陳志愷組織一批水利技術人員,進行洪水頻率計算方法的研究,結合我國的水文資料和實際情況,對已有的方法進行比較和擇優(yōu)。 1976年華東水利學院等單位和1980年叢樹錚等相繼發(fā)表了應用統(tǒng)計試驗法于水文頻率分析中的研究成果,他們用大量模擬資料對經(jīng)驗頻率公式和各類統(tǒng)計參數(shù)估計法(包括適線法中適線準則)等作了比較和討論【4】.80年代之后,水文頻率分析的研究和論文越來越多,提出了更多的方法,有了更多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