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小型化超寬帶印刷天線
- 小類:
- 信息技術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本文研究超寬帶天線的基本理論、參數性能和技術指標,從圓片對稱振子出發(fā),設計一種采用微帶饋電的雙極平面印刷超寬帶天線。并設計了該圓片振子天線的變形形式——半圓片振子天線。通過CST軟件仿真,總結這兩種天線的結構參數對天線的影響規(guī)律,最后根據仿真優(yōu)化結果,制作天線實物并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該天線具有超寬帶特性,在3.1~10.6GHz內,電壓駐波比(VSWR)<2.0,H面增益大于-1dB。
- 詳細介紹:
- 超寬帶天線作為超寬帶通信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天線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通信質量,超寬帶天線的設計和研究成為天線與電波傳播領域的一大熱點。目前超寬帶天線朝著小型化,輕量化方向發(fā)展,以便于應用與超寬帶通信系統中,另外平面化的超寬帶天線也是一種趨勢,超寬帶天線要集成到便攜移動設備中。 本文研究超寬帶天線的基本理論、參數性能和技術指標,從圓片對稱振子出發(fā),設計一種采用微帶饋電的雙極平面印刷超寬帶天線。并設計了該圓片振子天線的變形形式——半圓片振子天線。通過CST軟件仿真,總結這兩種天線的結構參數對天線的影響規(guī)律,最后根據仿真優(yōu)化結果,制作天線實物并進行測試。實驗結果表明,該天線具有超寬帶特性,在3.1~10.6GHz內,電壓駐波比(VSWR)<2.0,H面增益大于-1dB。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文研究超寬帶天線的基本理論、參數性能和技術指標,從圓片對稱振子出發(fā),設計一種采用微帶饋電的雙極平面印刷超寬帶天線。并設計了該圓片振子天線的變形形式——半圓片振子天線。通過CST軟件仿真,總結這兩種天線的結構參數對天線的影響規(guī)律,最后根據仿真優(yōu)化結果,制作天線實物并進行測試。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1.提出的印刷型超寬帶全向天線,在3-15GHz的VSWR<2,天線的尺寸僅為40mm×20mm。 2.采用新型的同軸線-準微帶線-平衡微帶線的饋電結構,在超寬帶頻帶內解決平衡饋電問題。 3.該天線具有H面全向輻射特性,在與極化正交的方向上的電平值要比傳統的單極超寬帶天線高5-10dB。 4.采用了電磁仿真軟件對天線的表面電流進行仿真,解釋了天線超寬頻帶阻抗特性和饋電結構的平衡饋電原理。
應用價值和現實意義
- 隨著超寬帶通信方式的提出,工作于3.1~10.6GHz的寬頻帶天線成為了學者研究的熱點,本文提出的超寬帶天線由于引入的準微帶線-平衡微帶線饋電方法,有效地解決了超寬帶對稱振子天線的平衡饋電問題。天線在3.0-15.0GHz的頻帶內駐波系數低于2.0,輻射方向圖具有H面全向性。天線采用印刷電路板制作,實際尺寸為40×20×1.0mm3,體積很小,容易與通信系統集成。
學術論文摘要
- 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平衡微帶線饋電的圓片對稱振子印刷天線,平衡微帶線的引入有效地解決了超寬帶對稱振子天線的饋電問題。天線為印刷電路板結構,圓片對稱振子印刷在厚度為1.0mm的FR-4介質板的一側,平衡微帶線的一支印刷在圓片一側與一個圓片相連,另一支印刷在介質板的另一側,與另一個圓片通過過孔相連。測量所得的頻帶寬度在3.0-15.0GHz的VSWR<2,比帶寬為5:1。天線的尺寸僅為40mm×20mm,且結構簡單,非常適合用于短距離超寬帶通信領域。
獲獎情況
- 論文“小型化平衡微帶線饋電的超寬帶圓片對稱振子印刷天線”的英文稿發(fā)表在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C, Vol. 19, 73~83, 2011(國際雜志,EI:20111013723821) 論文“小型化平衡微帶線饋電的超寬帶半圓片單極印刷天線”的英文稿發(fā)表在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Letters, Vol. 23, 157~163, 2011 (國際雜志,EI源刊)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J. Liang, C.C. Chiau, X. Chen and C.G. Parini, “Printed circular disc monopole antenna for ultra-wideband applications,”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40, No. 20, 1246-1247, 2004 [2] Symeon Nikolaou, Nickolas D. Kingsley, George E. Ponchak, John Papapolymerou and Manos M. Tentzeris, “UWB elliptical monopoles with a recon?gurable band notch using MEMS switches actuated without bias lines,”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Vol. 57, No. 8, 2242-2251, 2009. [3] R. Gayathri, T.U. Jisney, D.D. Krishna, M. Gopikrishna and C.K. Aanandan, “Band-notched inverted-cone monopole antenna for compact UWB systems,”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44, No. 20, 1170–1171, 2008. [4] L.-H. Ye and Q.-X. Chu, “Improved band-notched UWB slot antenna,” Electronics Letters, Vol. 45, No. 25, 1283-1285, 2009.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具有寬帶特性的最早天線是雙錐天線,首先由英國洛奇(Lodge) 在1898 年制成。它可看成是激勵TEM 模的均勻漸變線,因而其輸入阻抗具有寬頻帶特性,其帶寬主要受有限尺寸所導致的終端反射影響。隨后的改進主要有:卡特(Carter) 的改進型雙錐天線和單錐天線(1939) ,謝昆諾夫(Schelkunoff) 的球形天線(1941) ,坎多伊恩( Kandoian) 研制的盤錐天線(1945) ,布里淵(Brillouin) 的全向和定向同軸喇叭天線(1948) 等。這些天線都是三維結構,因而體積比較龐大。到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拉姆齊(Ramsey) 等人提出了一類非頻變天線,如對數周期天線,平面等角螺旋天線等,這類天線可實現超過10:1的阻抗帶寬且體積相對較小。但這類天線是通過輻射有效區(qū)的轉移來實現超寬帶輻射的,其不同頻率相位中心的變化導致發(fā)射脈沖的波形失真,因此無法滿足UWB 技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