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新型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金屬化合物的制備
- 小類:
- 能源化工
- 大類:
- 自然科學類學術論文
- 簡介:
- 本文將二甲基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與過渡金屬羰基化合物[Fe(CO)5,Mo(CO)6]在二甲苯中加熱回流,利用錫橋容易遷移的特殊性質(zhì),制備出含有M-Sn-M鍵的新奇化合物[(η5-C5H4)M(CO)n]2SnMe2,其中M=Fe,n=2;M=Mo,n=3。同時利用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元素分析、核磁分析等對它們的結構及性能進行表征,并對此類反應的機理提出猜想。
- 詳細介紹:
- 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金屬化合物的合成和性質(zhì)研究一直受到化學界的密切關注,尤其隨著近年來此類物質(zhì)在催化等方面有較廣泛的應用,使得此類反應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但是在已有報道中,對于單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金屬羰基化合物的報道較少。 同時,查閱相關文獻,不難發(fā)現(xiàn)單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有一些特殊性,值得深入研究。首先,對于含有取代基的單錫橋配體不同于同主族其他橋連原子(碳、硅、鍺)所構成的配體,其他原子的所構成的配體往往存在較多的異構體,而且其各種異構體之間的相對含量受取代基位置以及體積效應影響,很難分離得到某種單一結構。而單錫橋配體的取代基位置固定,不受取代基的空間位阻影響,始終處于1位,單錫橋配體的這一特殊性,使得其在參與反應時能得到單一產(chǎn)物,為制備純凈產(chǎn)品提供保障。 其次,單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在與金屬羰基化合物反應時很容易發(fā)生錫橋的遷移,也就是錫橋脫離環(huán)戊二烯環(huán),連在金屬-金屬鍵之間,生成新穎的含有M-Sn-M鍵的化合物,這為制備含有M-Sn-M鍵的化合物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具有較強的研究價值與應用前景。 基于單錫橋配體的特殊性質(zhì),本文將綜述兩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將二甲基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與過渡金屬羰基化合物反應,制備含有M-Sn-M鍵的新奇化合物;二是探測產(chǎn)物的晶體結構,并對錫橋遷移的反應機理提出初步猜想。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課題主要進行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合成出帶有取代基的雙甲基錫橋連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并對其結構進行測定,研究取代基空間位阻對于配體結構的影響;二是對二甲基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的相關性質(zhì)進行驗證,利用此種配體與金屬羰基化合物進行反應,制備雙核金屬化合物,對產(chǎn)物的晶體結構進行闡述。同時由于錫橋連配體的特殊性質(zhì),可以制備出一類新奇的含有M-Sn-M鍵的化合物,為此類物質(zhì)的合成提供新的途徑。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本課題利用錫橋容易遷移的創(chuàng)新方法,制備出一類含有M-Sn-M鍵的化合物。該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屬于本課題獨創(chuàng),在國內(nèi)外相關文獻中均未見報道。同時,通過該方法制備出一種未報道的新奇物質(zhì),即[(h5-t-BuC5H4)Mo(CO)3]2SnMe2,并對其結構進行測定,得到了該化合物的晶體數(shù)據(jù)和單晶結構。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本課題所提出的含有M-Sn-M鍵化合物的制備方法具有較強的獨創(chuàng)性,為此類化合物的合成開辟了新的途徑。同時此方法不僅簡化了以往方法的合成途徑,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產(chǎn)率。
學術論文摘要
- 二甲基錫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不同于同主族其他橋連原子,從而在發(fā)生反應時體現(xiàn)不同的化學性質(zhì)。這種不同一方面體現(xiàn)在取代基的位置。同主族其他橋連原子的相應配體,其取代基的位置難以測定,也就是說,制得的配體為多種異構體的混合物,而對于錫橋配體則有所不同,不論其取代基位置以及空間因素的影響,制得的配體僅為1,1’取代,本文初步對此現(xiàn)象進行研究并予以解釋。 另一方面則體現(xiàn)在橋連原子的特殊性上。同族元素從上到下具有一定的遞變性質(zhì),在研究同類配體時,我們發(fā)現(xiàn)同族元素C、Si、Ge原子的遷移活性一次增大,即配體在與金屬作用時,橋連原子從環(huán)戊二烯環(huán)上脫落,生成不含橋連原子的金屬化合物。我們依據(jù)此種原理制備二甲基錫橋連環(huán)戊二烯基配體,并將其與五羰基合鐵、六羰基合鉬作用,使我們意外的是在生成錫橋脫落的產(chǎn)物同時,也生成一種錫橋連在金屬原子之間的產(chǎn)物,我們得到了此類物質(zhì)的核磁以及單晶數(shù)據(jù),是一種新奇的以前并沒有報道過的化合物。同時我們的制備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此前未曾有過。對于此類新奇產(chǎn)物及其制備方法都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價值和應用前景。
獲獎情況
- 無
鑒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 李濱,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06. [2] Wouter van den Berg, Jenny A.M.T.C. Cromsigt, Wil P.Bosman等, J. Organomet. Chem. 524 (1996) 281. [3] E .W.Abel, S.Moorhouse,J. Organomet. Chem. 28 (1971) 211. [4] S. Xu, X. Dai, B. Wang, X. Zhou, J. Organomet. Chem. 645 (2002) 262. [5] 朱柏林,南開大學博士論文,2004. [6] Ilya E.Nifant’ev, Maxim V, Borzov, Andrey V.Churakov, Organometallics 11(1992) 3942. [7] Mario Hüttenhofer, Marc-Heinrich Prosenc, Ursula Rief, Frank Schaper, Hans-Herbert Brintzinger, Organometallics 15(1996)4816 [8] Patrick McArdle, Lynn O’Neill, Desmond Cunningham,Inorganica Chimica Acta 291(1999)252. [9] Santiago Gómez-Ruiz, Sanjiv Prashar, Mariano Fajardo, Antonio Anti?olo, Antonio Otero, J. Organomet. Chem. 692 (2007) 3057-3064. [10] B.Wang, B.Zhu, S.Xu, X.Zhou, Organometallics 22(2003) 4842.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自從1951年,Pauson和Miller發(fā)現(xiàn)二茂鐵以來,金屬有機化學進入嶄新的發(fā)展階段。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初,茂金屬化合物首次被應用于乙烯聚合的催化反應,使得人們對于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金屬化合物的研究更加深入。橋連雙環(huán)戊二烯基金屬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在于配體種類的多樣性,可以根據(jù)橋連原子不同或是取代基種類、位置的差異,制備多種配體;其次,金屬原子的不同也可以使得產(chǎn)物具有不同的性質(zhì)。 有機催化是近年來化學前沿科學,因此制備新型催化劑是各國最主要的研究課題之一。當前,在同類課題中,國內(nèi)報道較少并且處于初級階段;國外報道雖然比較全面,但是大部分報道中橋連原子是C、Si、Ge原子,對于橋連原子是Sn的報道較少。本課題正是抓住這一現(xiàn)狀展開研究,以彌補這一研究領域的不足,豐富這一理論研究,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