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高校公寓建團模式探索
- 小類:
- 管理
- 簡介:
- (一)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有利于為高校的團學組織建設提供一個新模式。 (二)、為新形勢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種新思路、新模式、新平臺。 (三)、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一個新載體,提高學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目的性、主動性、時效性。
- 詳細介紹:
- 高校學生公寓建團是適應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新形勢,推動團建從單一的自上而下向縱橫交錯的全覆蓋方式轉變的一種努力,是對傳統(tǒng)團建模式的有益補充和工作延伸,具有填補團工作空白的開拓意義,使團建工作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能夠煥發(fā)出團建活動新的生命力。本文在調查研究公寓現(xiàn)狀、傳統(tǒng)團建模式及其局限性和師生對團建新模式建議的基礎上,分析“高校學生公寓建團”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對高校學生公寓建團的具體實踐進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實施細則,為積極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團結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作用,有效地實施“學生公寓進團”,全面發(fā)揮共青團團結、凝聚、教育、服務青年作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本課題定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調研了解掌握: 1、三亞市高校特別是瓊州學院、海南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三亞學院團學組織建設工作發(fā)展及公寓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 2、三亞市團學組織建設整體規(guī)劃; 3、三亞市高校公寓團學組織建設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程度; 4、三亞市團學組織發(fā)展狀況及公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狀況。 5、學生對公寓團學組織建設的理解、要求、建議。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在三亞市瓊州學院、三亞學院、海航學院進行了公寓建團的探索工作,年級囊括大一到大四且男女分布較為均衡。重要的是,三亞學院、海航學院分別為民辦本科和大專院校,涉及公立和私立,本科和???,層次水平較為全面、均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調查和座談,并在調查的基礎上與瓊州學院三亞校區(qū)二級學院團委、海航學院團委對焦點問題進行了深度座談。最后制定出一份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工作制度、實施細則。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1、通過調研的開展,有利于了解三亞市乃至海南省團組織建設工作的發(fā)展情況,推動海南省團組織建設“強活力工程”的順利開展,促進三亞市團基層組織建設的新發(fā)展。 2、通過對本課題的探索,為三亞市團組織建設提供新思路新模式。 3、為三亞市乃至海南省學生思想政治安全教育工作提供一個新平臺、新載體
作品摘要
- 高校學生公寓建團是適應我國高校教學改革新形勢,推動團建從單一的自上而下向縱橫交錯的全覆蓋方式轉變的一種努力,是對傳統(tǒng)團建模式的有益補充和工作延伸,具有填補團工作空白的開拓意義,使團建工作更加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需要,能夠煥發(fā)出團建活動新的生命力。本文在調查研究公寓現(xiàn)狀、傳統(tǒng)團建模式及其局限性和師生對團建新模式建議的基礎上,分析“高校學生公寓建團”的必要性及重要意義,對高校學生公寓建團的具體實踐進行了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實施細則,為積極發(fā)揮共青團組織團結青年、凝聚青年、服務青年的作用,有效地實施“學生公寓進團”,全面發(fā)揮共青團團結、凝聚、教育、服務青年作用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1、2010年瓊州學院外國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論文一等獎 2、2010年瓊州學院暑期社會實踐論文二等獎
參考文獻
- 1、杜 娟 公寓建團——讓學生實現(xiàn)“一種身份,兩個舞臺” 文教資料 2009.3 2、 楊 潔 談新形勢下高校黨建工作進公寓 湖州技術學院學報 2005.12
調查方式
- 問卷調查、實地走訪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日前,當中央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見》是新世紀新階段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新時期的共青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構建高校團組織全方位、廣覆蓋的組織體系,主動占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制高點、空白點和盲區(qū),引導學生在不平凡的時代中成長成才、建功立業(yè)成為擺在青年工作者面前的難題。這樣的背景下,“公寓建團”的團組織工作方式提了出來。 國內各高校共青團組織和學生工作者對“公寓建團”正進行著不懈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對高校公寓建團的條件,意義,機制和內容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在公寓建團機制、體制模式方面的探究相對還是一片空白。 目前,三亞市高校各共青團組織也對公寓建團提出了思考和探索,公寓建團處于起步工作,還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