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荊棘中的女性悲歌——論朱淑真詩詞中的女性意識
- 小類:
- 社會
- 簡介:
- 縱觀中國古代文壇,女性作家屈指可數(shù),而能夠超越歷史約規(guī),踏著封建荊棘,在禮教重壓下袒露女性內(nèi)心、大膽釋放個人情感的女作家更是鳳毛麟角。朱淑真,作為程朱理學風氣濃重的宋代女作家,敢于蔑視封建綱常,突破個體局限,對女性自我予以精神關(guān)照,其作品充滿濃郁的女性意識。
- 詳細介紹:
- 文章從女性的審美視角、女性的審美感受以及價值意識三個方面來探究、分析朱淑真詩詞中充溢著的濃郁女性意識。對她而言,作詩已不是一種私下愛好而是一種生活需要了,她需要這樣一個噴薄口來抒發(fā)心中的郁結(jié)。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目的: 通過對朱淑真詩詞的閱讀研究以及對相關(guān)作品的綜合分析,探討詩詞中濃郁的女性意識。從中體會那不同于"男子而作閨音"的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表現(xiàn)視角。 思路: 從朱淑真的詩詞作品入手,先進行文本閱讀和咀嚼,然后從詩詞中概括提取出其中的一些共同特征——濃郁的女性意識;對這些特征進行分析和梳理,從女性的審美視角、審美感受、價值意識等方面來論述。展現(xiàn)出封建社會禮教重壓下的女性意識。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 作品立足權(quán)威完善文本《朱淑真集注》,研究以淑真為代表的知識女性在禮教重壓下迸發(fā)出的女性意識。 先進性: 從淑真詩詞入手又突破了純文學的范疇,透過女性思想意識、行為方式,解讀出知識女性特有的情緒情感、女性意識。 獨特之處: 對淑真的研究多重其生平事跡的考辯及作家作品比較。從女性視角對其詩作中的女性意識進行論述的不多,而本文對此進行了補充。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首先,是對朱淑真研究的填補,可能會給他人在研究以一點啟迪作用,為中國“女性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和切入點。此外,還能引起人們對這一課題的關(guān)注和重視。 其次,淑真詩詞中的女性意識具有獨特審美價值和文化價值。除了能夠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女性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外,還能從哲學和文化這一最高層次對女性在現(xiàn)實人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有利于當代女性人們從根本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方向。
作品摘要
- 縱觀中國古代文壇,女性作家屈指可數(shù),而能夠超越歷史約規(guī),踏著封建荊棘,在禮教重壓下袒露女性內(nèi)心、大膽釋放個人情感的女作家更是鳳毛麟角。朱淑真,作為程朱理學風氣濃重的宋代女作家,敢于蔑視封建綱常,突破個體局限,對女性自我予以精神關(guān)照,其作品充滿濃郁的女性意識。本文將從三個方面來探究、分析。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jié)果
- 作品于2010年8月發(fā)表于河北石家莊共青團河北省委主辦的《青春歲月》(國內(nèi)統(tǒng)一刊號:CN 13-1035/C)
參考文獻
- 冀勤輯?!吨焓缯婕ⅰ穂M].北京:中華書局,2008.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黃嫣梨《朱淑真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出版社,1992.
調(diào)查方式
- 無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近年來,對朱淑真的研究不但成果豐富,而且研究范圍不斷拓寬,既有文化研究和史學研究,又有文學本體研究。八十年代后,是整個中國文學研究開始恢復生機的時期,朱淑真研究也走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從零星的研究走向系統(tǒng)研究,從單純的考證研究走向與探討文學成就相結(jié)合的研究。其研究特點主要是:對朱淑真生平事跡的考辯,能夠突破史料的不足,更多地從作品本身尋找內(nèi)證;對其作品的研究能突破男性文學的標準,在女性文學的背景下進行審視,肯定其文學史地位。 其中,文學本體研究是近年來朱淑真研究的一個熱點。這主要集中在對于朱淑真作品的研究上,尤其是對斷腸詩詞的藝術(shù)特色的研究以及評價,能夠突破男性文學的評價標準,在女性文學的背景下對朱淑真的作品進行審視。 此外,在比較研究這一塊,主要側(cè)重于與李清照的比較上。一方面受元人楊維楨以來世人多將兩人相提并論的影響,另一方面兩人的身世、經(jīng)歷確有相似之處,具有可比性。多在詩詞創(chuàng)作、藝術(shù)創(chuàng)作、情感抒發(fā)以及思想性、現(xiàn)實性等方面進行比較。至李承梅將淑真與朝鮮的許蘭雪軒作比,則比較的視野又放寬了許多,比較研究也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二十世紀以來,雖然朱淑真研究的論文已經(jīng)不算少,但專著卻只有香港學者黃嫣梨的《朱淑真研究》,全面收集了港臺朱淑真研究的資料。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朱淑真已經(jīng)引起學界的注意,中國女性研究必然會引起更多的人的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