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項目名稱:
- 讓血荒不再“慌”—關于構建血液銀行可行性的調查研究
- 小類:
- 管理
- 簡介:
-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省份發(fā)生的嚴重血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基于此,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決辦法,成為本次調查研究的重點。通過采用多種調查方式,就獻血情況、血荒形成原因等諸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入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血站缺乏信任;獻血者用血不方便,報銷程序復雜;獻血的物質激勵不足;城市居民醫(yī)保用血代價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趯ρ脑虻姆治觯岢隽藰嫿ㄑ恒y行這一設想,以解決血荒問題。
- 詳細介紹:
-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省份發(fā)生的嚴重血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血站血液儲備嚴重不足而醫(yī)療機構需血量大的嚴峻形勢,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決辦法,成為本次調查研究的重點。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文獻研究等調查方式,就公眾的獻血情況、血荒形成原因、對血站和血液銀行的看法等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入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血站缺乏信任;獻血者用血不方便,報銷程序復雜;獻血的物質激勵不足;城市居民醫(yī)保用血代價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趯ρ脑虻姆治?,提出了由政府對血站進行改革,引入銀行存貸機制,使血站成為“存血自愿,取血自由,存血有息,為百姓謀利”的血液銀行,以解決血荒問題。此外,為了論證和說明血液銀行的可行性,本報告還從國家政策、民眾存貸血需求意愿、技術和設備、運營模式等方面對血液銀行進行了可行性分析。
作品專業(yè)信息
撰寫目的和基本思路
- 作品撰寫目的:2010年我國大面積的嚴重血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為了有效地解決血荒問題,進行本次關于血荒問題的調查研究。 作品基本思路:首先由血荒現(xiàn)象引發(fā)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從而明確調查研究的方向,然后對其進行分析,擬定調查內容,設計形成問卷。通過采用多種調查方式,發(fā)現(xiàn)血荒原因并提出構建血液銀行解決血荒問題的建議,并論證其可行性。
科學性、先進性及獨特之處
- 科學性:(1)數(shù)據(jù)來源的科學性;(2)樣本選取的科學性;(3)分析方式的科學性。 先進性:(1)豐富了國內關于血荒問題的研究;(2)對改革現(xiàn)有采血機制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3)為政府部門決策提供參考。 獨特之處:血液銀行把原來血站的運作模式與銀行存、貸、取的運作模式結合起來,形成能夠極大提高人們存血積極性從而緩解血荒局面的一種全新的組織形式和運營模式。
應用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 本報告是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形成的,提出的關于構建血液銀行的設想將使公眾認識到:對于存血者,事先存血就等于買了一份保險,而且還能得到一定的利息;對于用血者,用血還貸的政策降低了其輸血費用負擔;對于國家,血液銀行將能夠緩解甚至解決多年的血荒難題。本報告提出的關于構建血液銀行的設想豐富了相關理論研究;對解決血荒以及改進現(xiàn)有采血機制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本報告也可以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相關決策提供參考。
作品摘要
- 近年來我國大部分省份發(fā)生的嚴重血荒,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面對血站血液儲備嚴重不足而醫(yī)療機構需血量大的嚴峻形勢,探究血荒的形成原因及其解決辦法,成為本次調查研究的重點。通過采用問卷調查、深度訪談、文獻研究等調查方式,就公眾的獻血情況、血荒形成原因、對血站和血液銀行的看法等方面進行廣泛而深入地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民眾對血站缺乏信任;獻血者用血不方便,報銷程序復雜;獻血的物質激勵不足;城市居民醫(yī)保用血代價低是造成血荒的主要原因。基于對血荒原因的分析,提出了由政府對血站進行改革,引入銀行存貸機制,使血站成為“存血自愿,取血自由,存血有息,為百姓謀利”的血液銀行,以解決血荒問題。
獲獎情況及評定結果
- 無
參考文獻
- [1]余成普.作為組織問題的“血荒”:一項社會學的探究[J]開放時代, 2010,(01) [2]汪江亭. 保險公司介入無償獻血事業(yè)[J]. 科教文匯(下半月), 2007, (02) [3]聶佃忠,李惠新. 獻血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兼評我國的獻血制度安排[J]生產力研究, 2006,(10) [4]姚芳芳, 孫啟俊. 建立獻血、受血雙向保險制度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輸血雜志, 2003, (05) [5]宋麗. 國外如何解決“血荒”?[J]. 世界博覽, 2010, (22) [6]俞評. 從制度上緩解“血荒”和“血慌”[J]. 觀察與思考, 2004, (17) [7]曉舟. 血荒之困[J]. 時代潮, 2005, (Z1) [8]黃祺. 未來不再“血荒”?[J]. 科海故事博覽(科技探索), 2007, (11) [9]韓文春. 地域傳統(tǒng)文化與“甘肅血荒現(xiàn)象”的理性思考[J]. 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 2005, (19) [10]魏英杰.血荒的背后是制度性貧血[J].京華時報,2010,(10月29日)
調查方式
- ■走訪 ■問卷 ■現(xiàn)場采訪 ■人員介紹 ■文件 ■自發(fā) ■個別交談 ■書報刊物 ■統(tǒng)計報表
同類課題研究水平概述
- 血荒問題在我國不是近幾年才發(fā)生,過去也一直存在著,只是嚴重程度的大小,持續(xù)時間的長短不同;國外很多實行自愿無償獻血制度的國家,血荒也時常發(fā)生,國內外專家學者已經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 當前國內學者主要是從以下三個角度進行研究:①血荒及其原因的研究。有代表性的是周啟梁《走出血荒—中國血庫憂思錄》(2003)[1];曉舟《血荒之困》(2005)[2];韓文春《地域傳統(tǒng)文化與“甘肅血荒現(xiàn)象”的理性思考》(2006)[3]。②血液供應制度的研究。聶佃忠、李惠新《獻血行為的經濟學分析—兼評我國的獻血制度安排》(2006)[4],主張實行包含完全有償、部分有償和無償獻血在內的混合獻血制度。③解決血荒辦法的研究。余成普《作為組織問題的“血荒”:一項社會學的探究》(2010)[5],主張從社會學的角度去探尋解決血荒問題的有效方法。姚芳芳、孫啟俊《建立獻血、受血雙向保險制度的實踐與思考》(2003)[6];汪江亭《保險公司介入無償獻血事業(yè)》(2007.3)[7],主張通過為獻血者投保來提高人們的獻血積極性。 國外學者從事解決血荒問題的研究,主要代表有丹麥科學家亨利克?克勞森領導的科研小組,他們是從生物技術的角度去研究解決血荒的辦法,最近聲稱他們已經找到了將A、B、AB型血轉化為O型血的方法,以此來解決某一血型血源短缺的問題[8];美國的Nicola ?Lacetera,他主要研究獻血者之間的貨幣與非貨幣激勵的相互作用[9]。 綜上所述,國內外專家學者對血荒都進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仍存在廣闊的研究空間,特別是在如何解決血荒這一問題上。本報告主張通過構建“血液銀行”來解決血荒,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雖然在我國一些地方(比如江西、濟南等地)也出現(xiàn) “血液銀行”這一說法,但它實際上只是“無償獻血,免費用血”這一獻血優(yōu)惠政策的形象描述,本質上沒有任何的突破。而本報告中的血液銀行是將血站運作模式與銀行運作模式相結合的新型運行模式。兩者具有本質性的區(qū)別。因此本報告在如何解決血荒問題上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